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wǎng)手機版移動繼續(xù)看新聞

青島50后的春節(jié):買不起鞭炮路邊撿起來再點響

2016-02-02 07:40:45
作者:劉金震 孫雅琴 王鑫鑫 任波
責任編輯:光影
過年的零食是葫蘆籽
過年的零食是葫蘆籽
過年的零食是葫蘆籽

編前語

對市民們來說,一年到頭,最隆重的節(jié)日當非春節(jié)莫屬了。“廿三,糖瓜粘;廿四,寫大字;廿五,掃塵土;廿六,把肉煮;廿七,殺公雞;廿八,把面發(fā);廿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出來走一走。”這一首流傳至今的民謠,更唱出了青島的年文化。記者分別走訪了青島50后、70后等4類不同的人群,看看他們當年有哪些特色年俗。

“窮”“年味足”……不少50后回憶中的春節(jié)都是在這種苦樂交織的情感中度過的。當時的條件確實苦,沒零食,過年時吃上個饅頭或水餃,就很知足,要是再來上點糖果,簡直把心都甜化了。但雖然沒啥娛樂項目,沒有電視、手機,一家人開開心心坐在一起聊天 、拜年的畫面,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備感溫馨。并且,守歲、辭灶、掃屋、請年,50后們對這些年俗,有著近乎執(zhí)著的堅持,也許在他們心中,有了這些才叫過年。

劉桂蘭過年時俺偷著啃紅糖

時間太久遠,關于小時候的年俗,我已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當時啥也沒有,就一個字:窮。

1958年,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在我上頭,還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 。我排行最小的那個。我們那時候過年,相比較現(xiàn)在而言,再簡單不過了。小孩子呢,應該是最開心的了。因為一到過年,我們就會有新衣服穿,還能吃上比較好的飯食、也能玩好的玩具。過了小年以后,家家戶戶就開始掃屋了。接下來是磨豆腐、蒸饅頭 、烙餅子。

雖然是過年,蒸的饅頭也就30%是白面的,70%都是用的苞米面、地瓜面充一充。有的人家比較講究的,還會在饅頭上放個紅棗或者“扣花”。其實,一般我們也就過年的那幾天能吃上饅頭 ,其他時候基本上都是吃餅子。除夕的晚上 ,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那時候也沒有電視,一大家子坐在飯桌旁邊吃飯、聊著一年來發(fā)生的事,也是很溫馨的。

大人置辦年貨,就是買點糖塊、扯塊布。這糖,買回家以后得藏起來,要不沒等過年,就被我們吃光了。等到過年,大人才會給我們一人分三五塊糖,剩下的還得留著招待客人。去拜年的時候,主人家也會給小孩兒的口袋塞上幾塊糖的。像現(xiàn)在流行的開心果什么的吃食根本見不上 ,不過有葵花籽;平時吃葫蘆,把籽留下,過年炒著吃,很多人家都這樣。光景好點的人家,初七、十五再吃一兩頓好的,這就沒了。雞、丸子這些也有,很少。大集體那會兒,我們那兒算是好地方,一戶人家一年分紅分上幾十塊錢。

那時候有供應紅糖,買回來一大塊,我人小,不會用工具,還好,會用牙齒啃!于是我家的紅糖,四周都是牙印。一次,我父親仔細地看了紅糖,再看看我說,咱家有只大老鼠。紅糖是用來做湯圓餡兒,有時候還會混著花生。剝花生殼,也是一邊剝一邊吃,是當時過年比較開心的事了。

郭兆青除夕晚上要守歲

廿八把面發(fā)、廿九蒸饅頭……過年蒸饅頭 ,象征著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另外饅頭是發(fā)面做的,蒸的時候會發(fā)起來,所以也象征著發(fā)財、發(fā)家。按照過年的老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能再動火的,所以我們習慣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把饅頭蒸好,在年前就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

別看就是蒸個饅頭,里面的門道可多著呢。不同形狀的饅頭可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比如:魚形為吉祥,桃形為長壽,蘋果形為平安如意,鲇魚饅頭寓意“年年有余”,元寶饅頭寓意招財進寶 ,饅頭上點綴五個大紅棗寓意來年五谷豐登。還有那些做成刺猬、龍等形狀的饅頭 ,傳說是“圣蟲”的一種,取“剩”、“升”之音,寓意來年糧食有剩余,日子步步高升。饅頭上還有點紅,意味著紅紅火火,是大家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種祝愿和愿望。

這么多年春節(jié)的很多風俗都發(fā)生了改變,但“請年”“送年”的習俗不能變。每年除夕晚上,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吃飯、看春晚、放鞭炮,這也叫“守歲”,老人一般都會守到晚上十二點以后,然后大家再開始吃水餃,放鞭炮,算是開始過年了。但現(xiàn)在很多人等不及,晚上八九點鐘就有人開始放鞭炮。等過了12點大家吃完水餃之后,住得比較近的親戚們就開始互相走動拜年了。不像現(xiàn)在,大家一般都是大年初一才出門拜年。

春節(jié)期間我們老一輩還有一些忌諱。比如,小孩子在家里不能亂動擺供品的桌子、東西等,倘若不小心摔破了,家長必會添句“碎碎平安”,與歲歲平安同音,以求大吉大利。還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否則你這一年可能都會不順利。[編輯:光影]

信網(wǎng)版權稿件,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wǎng)手機版

信網(wǎng)小程序

青島網(wǎng)上辟謠平臺

AI調(diào)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