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小諸葛"玩轉"最強大腦" 只信自己的策略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圖片由徐萌提供
身高190厘米、智商爆表、顏值在線,25歲的青島小伙兒徐萌,因最近在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中的精彩表現,被封為“三高男神”。“我從不相信直覺和運氣,我只相信自己的策略。”身為投資分析師的徐萌,無論在賽場內外,都堪稱“策略小諸葛”,仿佛一切在他的運籌帷幄中。
最強大腦出了個“三高男神”
經過層層選拔,從10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進入百強,名列第8;在高手如林的百強選手中,又經過兩天的殘酷淘汰賽,進入30強;在30強的一對一比拼中,智勝清華狀元鄭書豪,進入“水哥”王昱珩戰隊,成為團隊四員大將之一。
身高190厘米、智商高、顏值高,又是學校的籃球人氣王,最強大腦的比賽讓徐萌妥妥成了“三高男神”,當然也有人稱他是現實版“江直樹”。而徐萌給自己的評價是“籃球打得最好的大腦選手”。出生在青島的徐萌,小學時期就開始學奧數,通過奧數特長生順利進入青島育才中學,也就是現在的青島實驗初中。
初中三年,徐萌參加了數學、物理、化學和信息技術的四個奧賽,其中數學和物理都拿到全國一等獎。
憑借著亮眼的奧賽成績,還有市三好學生、體育比賽優秀成績等硬條件,徐萌順利直升青島二中。
后來,徐萌獲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獨自一人求學獅城,高中就讀新加坡立化中學;之后再獲獎學金,入讀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工業系統工程和商科雙學位,期間曾被授予“Top Student”嘉譽。2017年9月,他回國到一家駐上海的新加坡公司上班。
談到參加最強大腦的初衷,徐萌表示之前一直看這個節目,想知道節目是怎么弄的,是不是真的,再加上之前有學長也參加過,口碑還是不錯的,所以他一直想試試看。
去年9月回國后,從網上選拔開始,經過幾輪測試,他順利進入百強,“智商測試、算數、空間、推理、速算題、邏輯題等都有。”采訪徐萌時,他已經結束了最強大腦的階段性錄制,忙著工作、加班,我們的采訪都不得不放到晚上。徐萌說,為了參加最強大腦,已經把自己的年假都用完了。
“齒輪大戰”勝清華狀元
進入30強后的“齒輪之謎”大戰,可謂讓徐萌一戰成名。
“齒輪之謎”大戰,兩個4米長、2米高、1.5米厚的巨型齒輪裝置均嵌有一個四層加密結構的保險箱,齒輪裝置和保險箱之間還設計了一處讓選手大展拳腳的殘缺部分。
兩個巨型齒輪裝置,每個裝置內有9種共57個固定齒輪,分別形成4條構造差異巨大的齒輪通路;齒輪墻殘缺部位共有28個空位、4個輸入位、1個輸出位和齒輪墻中已有的4條通路可形成14728條連接保險箱的線路。但結合現場提供的12種齒輪僅有8條為有效線路,選手需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其中最優線路,迅速打開保險箱。保險箱共四層加密,選手必須準確判斷出,這四層的解密順序,否則將無法打開保險箱。
徐萌的對手是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在讀學生鄭書豪,他也是陜西省的高考狀元。由于“齒輪之謎”項目牽扯到大量計算,三位導師中有兩位都認為鄭書豪會勝出,理由是他剛成為高考狀元不久,處于個人做題計算能力的巔峰時期,而徐萌已經畢業工作了。但導師“水哥”卻堅定地選擇了徐萌,因為他說這個項目不僅考計算量,其實也很考驗選手的創新性。
比賽開始,當鄭書豪不停地在齒輪墻上比比量量時,徐萌則如胸中有丘壑般,經過簡單測量后,便迅速挑選齒輪補齊齒輪裝置,并迅速計算打開保險箱。
徐萌說,如果硬拼硬和鄭書豪比計算,自己沒有優勢,所以要以快以奇招來搏一點勝利的可能,策略就變得尤其重要。
徐萌這樣解釋自己的策略:“上場之前,把上場后可能發生的以及要怎么干的事情,都想明白了,在場上無用功做得比較少,包括具體的測量,用一些巧的辦法去看,會看得更快,我使用一些降次的方法,讓我需要算的計算量少一些,我每個測量只需要看兩三眼,選得比較快。”
性價比掛嘴邊的小諸葛
徐萌和鄭書豪的齒輪大戰中,鄭書豪多次強調了運氣,而徐萌的口號則是“我從不相信直覺和運氣,我只相信自己的策略。”
在播出的幾場比賽中,徐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是“性價比”,每場比賽,每個決定,徐萌都是各種權衡,然后選出他認為的最優方案。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僅只體現在比賽中。
2008年到新加坡求學的徐萌,第一次接觸到了“金融危機”這個詞,覺得金融界很神奇,而性價比的意識也慢慢潛移默化到他的骨子里。
新加坡高中畢業后,徐萌收到了幾所英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了劍橋大學。但最終,徐萌放棄了劍橋大學,選擇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因為后者能提供獎學金。徐萌算了一筆賬:求學劍橋4年成本200萬元,如果這200萬元拿來投資,年利率保守估計按15%計算,那4年下來總共是350萬元。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免了學費,4年加起來有50萬元左右的獎學金,這樣就是400萬元。
徐萌認為,大學名氣對工作的影響充其量也就是在剛畢業的前四年,平均到每年100萬元,而劍橋的牌子貌似也不會為應屆生多帶來100萬元的收入,從投資角度來看,收益比很低,去劍橋不是精明的選擇。
大學入學時,徐萌算了一筆賬,在大學畢業時,他也算了一筆賬。
徐萌大學修的是工業系統工程和商科的雙學位,正常學習時間為5年,但大三實習時遇到合適的單位,徐萌便決定四年畢業。“工作機會比那一年的大學生活更重要,工作之后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再回高校深造。”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