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交通業五年跨越三個百億 港口吞吐破五億
近日,記者從青島市統計局獲悉,2012年以來,交通運輸郵政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加值屢創新高,五年跨躍三個百億元新臺階,從2011年的480.08億元攀升過2012年的500億、2014年的600億、2016年的706.79億元,年均增加45億元。
青島交通運輸郵政業成服務業第二大支柱
2016年全市交通運輸郵政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7.1%,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2.9%,成為支撐服務業快速發展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兩個突破、一個雙增、一個首通”:青島港吞吐量歷史性突破5億噸大關,青島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鐵路運輸3年來首次實現客貨運量雙增長,作為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就的標志——青島地鐵3號線首次全線開通,各項指標全面向好,為加快實現“交通運輸門戶樞紐城市”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交通運輸客運量增長態勢明顯
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6148公里
公路建設提質擴容、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全市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濱海公路、海灣大橋、青龍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投入使用;完成了G228雙積公路、S603女島港疏港路、S218平度萊州界至萬家疃段等新改建工程;完成了219省道平營路平度段、296省道流李路嶗山南宅至枯桃段進行升級改造工程。這些高速公路和改擴建工程大大優化和改善全市國道、省道布局和路況,對于帶動沿途地區、特別是青島周邊區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拉動作用。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6148公里,比2011年增加1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8.4公里、比2011年增加89.4公里,一級公路1120.6公里,二級公路2153.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46.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坐擁四大港區青島港成為世界級港口
2011年以來,全市港口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戰略指導下加速前行。董家口港區港投通用泊位二期工程,大唐碼頭一期工程,山東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等10個項目相繼竣工,新增通過能力8000多萬噸。截至2016年底,全市港口共擁有生產性泊位128個,其中萬噸以上泊位91個,港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港口生產奠定堅實基礎。2016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已達5.15億噸,比2011年增長35.5%。青島港已發展成為由大港、黃島、前灣港和董家口等四大港區組成的世界級港口。
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構建
地鐵建設在青島城市交通建設史上,具有標志性、里程碑意義,從2010年地鐵3號線首條地鐵開建,到2016年地鐵3號線全線正式通車,地鐵2號線實現全線洞通,1號線、2號線、11號線、13號線等同時在建,青島地鐵工程建設駛入“快車道”。隨著軌道交通的陸續通車運行,將構建起覆蓋新老城區的軌道交通骨干網絡構架,有效緩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壓力,對促進城市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青島北站旅客發送量將達1800萬人
作為最有效的陸上交通方式,全市鐵路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青榮城際鐵路即墨至榮成段開通運營,使得即墨、萊西兩市在1.5小時內通達煙威,2小時直達榮成,成為膠東半島快捷的運輸通道。青島北站項目于2010年3月開工建設,2014年1月10日正式運營,北站作為鐵路、地鐵以及長途客運的換乘站,是青島大交通中的一個重要的樞紐站,下步膠濟客專、太青客專、青榮城鐵等9條鐵路都將引入青島北站,預計到2020年,青島北站旅客的發送量將達到1800萬人次。青島也將由鐵路的末端變為鐵路樞紐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龍頭。
2025年新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3500萬人次
作為“十二五”規劃之一的新機場建設,自2013年獲得批準后,建設進度不斷加速,各項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到2019年建成投入運營后,將結束不能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機型的歷史,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11個機場等級相當。預計到2025年,新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高峰小時航班起降104架次,成為面向日韓地區的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綜合樞紐。
2016年全市完成水上貨運量1685.48萬噸
2011年以來,全市水上運輸企業在“危”中尋“機”,抓住運費下降時造船費用也大幅下降的機會,不斷擴充運力,航運企業實施穩健的經營策略,提前鎖定貨源,與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等跨國公司簽訂運輸合同,提前規避市場風險,促進了水運生產的持續增長。2016年,全市共完成水上貨運量1685.48萬噸、水上貨運周轉量727.2億噸公里、平均運距達2329.7海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9.9%、30.9%、9.1%,平均運距遠超全國819.5海里和全省的563.3海里的平均水平,顯示我市遠洋運輸船隊正不斷由淺藍走向深藍,水上運輸生產連續5年保持快速增長,為全市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港口生產突破5億噸大關
2011年以來,隨著董家口港區投入使用,青島港充分發揮深水泊位多、貨物裝卸效率高的優勢,拉動港口生產不斷增長。2015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青島港先后與緬甸皎漂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等沿線港口簽訂了合作意向書,成為青島港發展的新增長點。2016年,青島市各港口完成港口吞吐量5.15億噸,比2011年增長35.5%。其中:青島港全年吞吐量歷史性突破5億噸,達到5.0036億噸,在全國主要沿海港口中穩居第六;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5萬TEU,比2011年增長38.6%,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居第五位。
空港客運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
2011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選擇航空出行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先后開通了至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國際航線,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擁有國內航線127條,國際航線17條,港澳臺地區航線2條,與72個國內城市和14個國際城市有直達航線通航,基本形成了聯通全國、輻射歐亞空中交通網絡,已成為華東重要的航空樞紐城市。2016年全市機場客運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達到2050.5萬人,比2011年增加3成,在全國300余個機場中名列第16位;航空貨物吞吐量23.1萬噸,是2011年的2.6倍,在全國機場名列15位。
地鐵開通消解“南工北宿”矛盾
2016年作為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就的標志——青島地鐵3號線首個全線開通。全年地鐵共發送乘客916.27萬人次,2016年12月18日地鐵3號線全線開通后,13天時間共累計發送乘客202.72萬人次,占全年的發送量的22.1%。在3號線全線開通后,全市地面公交日均客運量下降約9萬人次左右,與地鐵路線重合的19個主要交叉口日均車流量減少1.3萬輛左右,極大地提高了南北主干道的交通效率,“南工北宿”矛盾和交通壓力大大消解,正逐漸轉變成全市“上班族”的重要選擇。
全市3G、4G戶數達1007.71萬戶
隨著手機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多以及網上購物、移動模式等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并迅速普及,郵政業在履行好普遍服務的同時,以發展快遞業為主線,強化時限觀念,開啟了以“互聯網”為特點的第二輪新發展。2016年,各類快遞企業與分支機構543家,各類快遞服務點2000余個,基本郵政服務與快遞收發已遍布全市各鄉鎮街道;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8.59億元,是2011年的10.6倍;其中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2億件大關,達到2.5億件,以乘數級增長,快遞業務量已占郵政業務量的59.8%;完成郵政業務收入44.49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快遞業務收入34.51億元,年均增長40%以上,占全部郵政收入的77.6%。快遞業務已成為郵政業增長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移動電話用戶1445.6萬戶,比2011年增長32.0%;其中3G、4G戶數1007.71萬戶,是2011年的10倍多。
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21萬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設施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從2011年的116.32萬輛飆升到2016年末的221萬輛、增加了9成;其中私人轎車達到118.73萬輛、增加了1.4倍,私人轎車的擁有量占比達到了53.7%、比重比2011年提高了10.6個百分點。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