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區仙家寨社區居民徐女士的母親,2010年在銀行把1萬塊錢存了兩年的定期,可是前幾天老人去提款時,卻發現存款的利息縮水了。
徐女士的母親今年70歲了,2010年12月份在仙家寨一家銀行辦了1萬元兩年期的定期存款業務。可最近徐女士卻發現最近卻發現,本該自動轉存的存單近三年的利息,居然是按活期計算的。
徐女士說,老人的另外兩張存單上都標有自動轉存,她這才發現這張存單的問題,居然沒有標明自動轉存。徐女士懷疑,可能是銀行工作人員辦理業務時疏忽了。老人不可能沒有要求自動轉存,因為利息差額擺在那兒,所以銀行有過錯,應該按定期存款,補償老人這兩年的利息。
于是,記者與徐女士一起來到銀行了解情況。
銀行工作人員稱,因為之前像徐女士母親這種情況也出現過,所以兩三年前,提醒儲戶自動轉存成為硬性規定,即使客戶沒有說明,銀行也會按照自動轉存處理。
隨后,記者又咨詢了其它幾家銀行,工作人員都表示,一般會主動提醒儲戶辦理自動轉存,如果不標明也會自動轉存。
給徐女士母親辦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可能因為當時辦業務的工作人員疏忽大意,才出現了這種情況。現在,他們已經將提醒和默認自動轉存變成了硬性規定。但對于新制度嚴格執行前的疏忽,他們只能表示遺憾,而這就意味著徐女士母親這幾年的利息就白白損失了。有人認為,既然銀行方面有一定的提醒責任,不應該只是用類似“無能為力”的話來答復,而是要盡量減少儲戶的損失。
[編輯:尺素]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