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中,農村改廁不僅是一場“廁所革命”,更是關乎民生福祉的關鍵戰役。近年來,即墨區龍山街道大力推進農村改廁工作,讓衛生廁所走進千家萬戶。然而,“三分建,七分管”,如何做好改廁后期維護,確保“改得好、用得久”?龍山街道給出了一份溫暖而扎實的答卷。
建立“三級聯動”機制,破解管護難題
為保障農村改廁長效運行,龍山街道構建了“街道統籌 - 管護企業落實- 農戶參與”的三級聯動管護體系。龍山街道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制定《農村改廁后期維護管理辦法》,明確管護標準與責任分工;管護企業設立專職管護員,定期上門檢查化糞池清掏、管道疏通等情況;同時,通過“一戶一卡”發放維護手冊,引導農戶正確使用和報修。
“以前總擔心廁所堵了沒人修,現在有了管護員定期上門,還有24小時服務熱線,用起來安心多了!”村民王大爺感慨道。據統計,自管護機制運行以來,龍山街道已累計解決農戶改廁問題300余件,群眾滿意度達98%。
多元宣傳強意識,共建共享好環境
為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龍山街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一方面,通過“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文化墻彩繪等方式,普及衛生廁所使用知識;另一方面,組織“最美衛生戶”評選,以典型示范帶動群眾主動參與管護。此外,龍山街道還定期舉辦改廁維護技能培訓,邀請專家現場教學,培養了一批“土專家”,讓管護力量扎根基層。
“以前覺得廁所只要能用就行,現在知道了定期維護不僅衛生,還能延長使用壽命,我們全家都養成了好的使用習慣。”村民李大姐笑著說。如今,愛護衛生廁所、主動參與管護,已成為龍山街道村民的共識。
小廁所,大文明。龍山街道將持續完善農村改廁后期管護機制,用“繡花功夫”織密服務網絡,讓衛生廁所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文明窗口”和群眾幸福生活的“暖心工程”。未來,這里的每一間小廁所,都將繼續見證美麗鄉村的蝶變,守護群眾的健康與笑容!文/記者 谷正原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