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這倆青島嫚獲全網點贊 被譽為“最美天使”、“最美女孩兒”

美麗女孩兒:世間最硬核的答辯

從青島山火撲救現場,轉戰上海抗擊疫情,她的畢業答辯只能在中途的救援車上完成;冒著高溫天氣,身穿防護服,爬樓串巷消殺,堅守上海戰疫最前線16天……5月10日,半島全媒體以《瞞著家人赴滬戰疫16天,救援車上完成畢業答辯……26歲青島小嫚的公益實習路》為題,報道了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實習生”、青島萊西小嫚王若琦“瞞著”家人隨隊援滬戰疫及其背后的事跡。半島全媒體獨家首發后,多家央媒轉發稿件內容并點贊,迅速制造全網熱點,引來無數點贊。

她在援滬車上完成答辯

“我雖然是青島人,但是上海算是我的第二故鄉,當得知抗疫援滬任務后,我立馬向隊里領導報名。”說起這次抗疫援滬之行,王若琦給出了自己的理由。1996年出生的王若琦老家在青島萊西,2015年,她考上了成都文理學院,開始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因心中有一個從軍夢,2016年9月,正在上大二的王若琦從大學里報名參軍,之后入伍到武警上海總隊,如愿成了一名武警。“新兵連就在浦東,也就是我們這次抗疫援滬的目的地。”

“在接到赴上海開展抗疫援滬任務時,我們還在城陽撲救山火,在此前的幾天內,我負責給一線的救援隊員做后勤保障。”王若琦告訴記者,她連續多日奔赴撲救現場,輸送物資、協調工作、拍攝資料。按照通知,援滬隊伍是4月23日出發,然而不巧的是,這一天正好是王若琦的畢業答辯日。一邊是關系著自己能否順利畢業的答辯,一邊是赴滬戰疫的重任,這兩件事王若琦都不想耽誤。22日中午,王若琦聯系了所在學院的書記,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并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矛盾。

“我的第二故鄉在上海,我想去盡一份力。我和學校領導一說,領導非常支持,可以給我安排線上答辯,并依據我的時間答辯。學校說,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必須選擇最重要的,以國家利益為主,學校一定全力保障。”王若琦說。4月23日早上9點多,她隨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救援車輛前往上海,當天中午到達響水服務區,隊長李延照通知大家停車。為了不影響答辯,車上其他人員全部下車。身穿青島市紅十字會隊服的王若琦,在救援車上用手機進行了答辯。答辯前后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答辯結束后,她和隊友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戰疫目的地。

家人鼓勵,前線鏖戰16天

“當時只有我的答辯組長知道我的情況,其他的老師和同學并不知情,當時答辯時,他們看到我穿著紅會的衣服,在車里答辯,很好奇。當了解情況后,大家都提醒我注意做好防護,給我鼓勵,為我點贊。”王若琦告訴記者,除了來自隊友、學校的支持,家人的鼓勵也給了她強大的力量。不過,王若琦決定赴滬支援時,并沒有告訴父母。“一開始是瞞著家里去的,后來他們看到了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發的通知,問我是不是去了,我就跟他們說了實話。家里是十分支持的,他們覺得作為青年人,應該主動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王若琦說。

4月23日晚10點多到達上海后,當地的氣氛并沒有王若琦預想的緊張,一切都井然有序。“我們是負責浦東新區的北蔡鎮。當地有一個說法,北蔡勝則浦東勝,浦東勝則上海勝,這是上海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我們組成了中國紅十字(山東)防疫消殺志愿服務隊。我們住宿在一個幼兒園,我們采用搬家式支援,從青島帶來了被子、睡袋、食物等物資,不給當地政府添麻煩。”王若琦說,當晚規整安排結束后,她和隊員們第二天就開始工作。

與青島相比,上海的溫度很高,隊員們穿著防護服,爬樓梯、穿街巷,負責陽性病人轉運走后的終末消殺,還要做好社區預防性的消殺工作。最終,大家克服種種困難,在上海疫情的“最前沿”鏖戰16天,圓滿完成援滬任務,“我們走的時候,保安大叔一直跟我們招手說再會,還用手機拍下了我們離開時的視頻。”

央媒點贊,青島小嫚火了

王若琦的事跡在半島全媒體獨家首發后,稿件內容很快被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人民日報APP、新華社官方微信頭條轉發,還被光明網、環球網、新華網、大眾日報、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應急管理等主流權威媒體轉發。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一時間聯系記者,在記者的牽線搭橋下,該局工作人員與王若琦進行對接并發布報道,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轉發。成為網絡熱點后,山東省網信辦、中國新聞周刊、北京青年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等紛紛跟進報道。

5月10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該報道在此時發布,立即引發全網關注,無數網友紛紛點贊。僅在新浪微博上,“女生援滬救援車上完成畢業答辯”相關話題的閱讀量就超過2287萬。“美麗女孩兒:世間最雄辯的答辯。”“真正踐行了‘青春有我,祖國放心’的青春誓言。不負韶華,不負青春!”

對于自己的“爆紅”,王若琦告訴記者:“確實是沒有想到的,我只是做了一個青年人、一個黨員、一個退役軍人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代表了我們團隊、千千萬萬個志愿者,感謝大家給予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對于兩位青島姑娘的表現,青島市委黨校劉文儉教授表示,這兩個青島姑娘是新時代雷鋒,她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私的奉獻”。

“青島好人”緣何如此之多?在劉文儉看來,這是這座城市的基因,應該說也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更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或者說城市的符號。“青島像大海一樣包容,天生愛樂于助人,我們有城市精神,他們給城市精神注入新內涵!注入新的正能量。”劉文儉說道。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椰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5/27 09:09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椰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