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市教育局2017年工作報告

2017-12-06 10:11:24
來源:信網
責任編輯:三人目

一、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市民關切的熱點問題和事關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點問題為導向,研究部署、改進加強教育工作,努力以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于2016年“三民”活動收到的289條意見建議以及通過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等活動收集的意見建議,市教育局全部認真辦理、按期辦結,市民期待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改善學生就餐條件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教育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所有區市通過“青島市教育現代化區市”驗收。成功承辦2017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先后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現場會和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劉延東副總理肯定。學前教育、校園安全、教師隊伍建設等6項改革經驗向全國推廣。

(一)在教育供給側改革上發力,教育公平取得新進展。

加大學校規劃建設力度,積極迎接“二孩”時代的到來。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建居住區配套園的規劃、立項和建設,全年共新建、改擴建標準化幼兒園100所,增加優質學位近2萬個。針對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近3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78所,新增校舍面積310萬平方米、優質學位16萬個,“大班額”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啟用青島6中等5所普通高中新建校區,完成藝術學校新校建設,學校的美術、外語、海洋等特色得到強化,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需求。

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努力滿足良好教育的需求。研究制定統籌推進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意見,推進學校建設、資源配置、經費投入等“五個”一體化,健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新市民子女入學和留守兒童就學“三項”保障機制,推動義務教育由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跨越。各級財政投入近5億元,完成100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改造任務。在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學校推進名校辦分校、強校辦弱校、跨區域合作等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建立起城鄉間、校際間優質課程、教師資源和管理模式的共享機制,促進中小學由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邁進。

(二)在人才培養改革上發力,立德樹人展現新成效。

深化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根據高考改革政策導向和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需要,加強學校課程建設,推出精品校本課程300項、優秀校本課程279項、市級“一師一優課”2900節(其中569節獲得省級優課);普通高中全面推行分層教學、選課走班制度,全市共設立特色班37個,特色辦學覆蓋面達到68.5%,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可選擇的教育需求。教育質量監測實現普通中小學和中職教育全覆蓋,在全國首創“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報告單系統”,為全市7.4萬名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初三學生提供個性化“成績報告單”,助力學生學業發展。2017年普通高考成績再創新高,重點本科達線人數再次超過萬人。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開展音體美教學專項督導,規范辦學行為,落實中小學校音體美課程開設率、教師配備率和學生參與活動率“三個百分百”的要求;以建設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深化體育綜合改革,推動足球、籃球等集體項目和游泳、帆船等特色項目的普及,形成了以校園足球為突破口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青島模式”。完成第三、第四批社會課堂遴選建設,開展“青青益行”中學生志愿服務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全市社會課堂達到395處,中小學生300萬人次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在提高服務能力上發力,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邁出新步伐。

著力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適應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新要求,按照“骨干+特色”的思路,實施了新一輪職業學校專業布局調整,新增8個(總計20個)專業入選山東省中職學校品牌專業建設項目,數量排名全省第一。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五年制貫通培養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共覆蓋37個專業,招生計劃達到2000人,比2016年增加800人;“3+4”對口貫通培養試點招生736人,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積極推動校企深度合作,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建立8個勞模工匠工作室;深化國家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建立起校企雙主體的“共商、共建、共享”機制,參與試點的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分別達到37個和150個,提升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在第13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我市獲獎比例位居首位;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市獲得一等獎的數量首次進入前三名。

著力擴增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繼續做好高水平大學引進工作,2017年中國社科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劍橋大學等知名高校先后與我市簽約,與市政府簽約來青的高校達到30所。積極推動已引進高校項目的落戶建設,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以及多所高校校區建設推進順利。山東大學6個學院和8個科研機構整體搬遷至青島校區,在校生達到6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等5個研究院開始運行,初次招生規模合計近千人。在青高校“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青島大學等高校共11個學科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

(四)在培育教育特色上發力,教育現代化增添新內涵。

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啟動智慧校園中心平臺建設,支持300所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智慧校園,95%的中小學校建成智慧校園,建成746間同步課堂教室和6個全國領先的3D創新試驗室,教育信息化在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第15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中,我市首次斬獲團體大獎(第二名),共獲一等獎100名。

進一步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突破,我市作為唯一的地方城市政府,與教育部簽署開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市政府設立留學生獎學金,打造“留學青島”品牌,全市推選出20所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示范學校,共組織40個團組赴國外參加校長領導論壇等活動,先后有18個國外教育代表團來青開展交流合作。

(五)在創新管理機制上發力,教育治理改革取得新突破。

教育治理方式進一步優化。強化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立足教育實際,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組織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百節精品基層黨課”系列宣講活動,開展教育系統好干部標準大討論,促進了教育系統黨員干部能力的提升和作風的改進。頒布實施全國首部“學校法”——《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教育部面向全國推廣了我市的立法經驗,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全國各類媒體報道總計2800余次。教育放管服改革穩步推進,教育行政執法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年共進行執法檢查36次,維護了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政務效能進一步提升,33項審批服務事項開通外網審批,17項事項實現“零跑腿”,39項事項實現“只跑一次”。

校長教師隊伍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創新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機制,面向鄉村學校免費培訓骨干教師2000人次、配備學科研修指導專家200人次、針對性培養特級教師99人;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2017年32%的校長和21.1%的教師(其中骨干教師比例達32.3%)進行了輪崗交流,促進了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啟動新一輪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建設,建設了44個名師工作室,確定240名第三期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培養人選,新增7名齊魯名校長,全市齊魯名師、名校長分別達到37名和33名,占比均居全省第一。

(六)在教育惠民共享上發力,人民群眾獲得感得到新提升。

努力滿足每一個適齡兒童有學上的需求。堅持“應入盡入”,新接收2.92萬名新市民子女入學,占一年級新生的31%,分別比2016年增長3200人和2個百分點。堅持“應助盡助”,投入1.3億元,為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和學生發放獎助學金,并在全面實行義務教育、中職教育免費的基礎上,為近3300名學前、普通高中、市屬高校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堅持“特教特辦”,大力推進特殊教育送教上門、隨班就讀、醫教結合改革,批準籌建國內第3所、山東省第1所公辦孤獨癥兒童專門學校——青島市晨星實驗學校,豐富了我市特殊教育的類別,全市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8.5%。

努力滿足每一個在校學生上好學的需求。堅持安全第一原則,針對重污染天氣應急以及學生溺水、校車安全、校園欺凌等事故的預防,進一步出臺政策、完善網格化監管體系,組織15萬名中小學生參加安全應急體驗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繼續推進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完成新建82所標準化食堂的目標任務,惠及學生6萬名。

努力滿足每一位市民終身學習的需求。制訂社區教育學院、中心、學校標準化建設指標體系,加強社區教育平臺建設,建立數字化學習港141個,全民學習網點擊量突破1000萬人次。社區教育活動蓬勃開展,面向青少年、企業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和老年人等群體,共開展禮儀、護理、理財、攝影等方面的專題講座5000余場次,參加人數達150萬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2018年工作打算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同時面臨幼有所育、老有所教、學有優教等多重挑戰,尤其是二孩政策實施后戶籍人口和新市民子女就學需求均大幅度增長,近兩年雖然在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上有很大突破,但仍不能滿足要求,擴增、優化教育資源的任務艱巨;同時,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構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體系為目標,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辦有活力的教育,努力為發展全國一流、青島特色的現代化教育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堅持制度先行、試點引路,抓好青島教育現代化中長期規劃研制工作,全面落實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市助力。

(二)堅持優質均衡發展,辦有溫度的教育,努力為老百姓送出更多實實在在的教育“紅包”。著力于幼有所育,以加快幼兒園所和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實施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讓更多幼兒進入公辦和普惠園就讀。著力于學有優教,實施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進一步解決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啟動普通中小學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建設,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完成盲校新校建設和晨星實驗學校建設改造工作,繼續開展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讓城鄉中小學生在家門口接受良好教育。堅持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規范辦學等多措并舉,力爭在發展素質教育方面取得新成效。著力于老有所教、終身學習,發布老年教育規劃,擴大資源供給,拓展學習平臺,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終身學習需求。著力于教師強教,重點加強師德師風、鄉村教師隊伍、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選聘和流動機制,規范教師隊伍管理,為我市發展現代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三)服務創新型城市建設,辦有擔當的教育,努力踐行好教育強市的使命擔當。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學校、專業布局和產教融合機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育一批服務重點產業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優勢專業。以引進高校新校區建設和國家、省“雙一流”建設項目為引領,促進高等教育科學布局、高水平發展,推動高等院校在引領城市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信網 編輯:三人目]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