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優化審批流程,規范交易秩序,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預計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行政審批及相關服務業務近629萬件,接待辦事群眾近660萬人次;共完成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業務7700余項,交易金額近1700億元。主要工作匯報如下,請各位市民代表評議。
一、年度業務目標完成情況
今年,我們圍繞打造“環節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政務服務體系,制定一系列改革便民舉措,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一)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一是大力推行網上審批,讓企業群眾“最多跑一次”。作為國務院確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試點城市,我們在全國率先建立全市統一的網上審批平臺,實現審批業務“一網通辦”。在全市推進審批事項“立即辦、當天辦、網上辦”,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率。目前,市大廳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立即辦、當天辦”比例達到50%以上,100%審批事項實現企業群眾“只跑一次腿”,40%審批事項可實現企業群眾“零跑腿”。前三季度,我市許可事項外網申報量占全省外網申報總量的61%,在全省遙遙領先。
二是全面開展統一制發證,實現業務辦理“足不出戶”。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設立大廳制證中心,建立全市統一的證照制發系統,統一打印審批證照,并通過快遞免費送給辦事企業和群眾。目前共統一制作打印審批證照1.5萬余個,快遞免費送證8500余件,從業務申請到收到審批證照,企業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完全部手續,進一步破解審批放權“最后一公里”難題。
三是不斷創新審批方式,逐步實現審批服務事項“同城通辦”。利用微信、手機APP、人臉識別、自助服務等新型媒介,創新審批事項申報辦理模式,讓辦事群眾可以任意選擇方便的模式進行事項申報。選擇部分事項在全市范圍內進行試點,辦事群眾可就近選擇審批大廳申請辦理其他大廳的業務,逐步實現全市審批服務事項“同城通辦”。
(二)推行行政審批全流程改革,讓流程更便捷,讓群眾好辦事。
一是時限更短,推行建設項目“大容缺、大并聯”。在2013年全國首創建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重點項目審批平均提速50%的基礎上,今年,為進一步加快建設工程項目審批速度,我們學習借鑒廣州等城市先進做法,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優化青島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的工作方案》,擴大實施“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工作模式,取消了31項前置審批條件,減少了19個審批環節,容缺了50項申請材料,全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再提速50%以上,政府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總時間從92個工作日壓縮為44個工作日,提速52%;社會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總時間從69個工作日壓縮為29個工作日,提速58%,達到全國領先水平。7月22日至24日,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第九督查組來我市督查期間,隨機抽查了全市5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全部按承諾時限完成審批,平均審批時限遠遠低于承諾時限,得到了督查組的肯定。
二是服務更細,推行重點項目“保姆式”服務。在全市范圍內實行重點項目代辦幫辦服務,開通重點項目“綠色招標直通車”,從項目立項、招投標到竣工驗收各個環節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全程免費服務,組織召開青島地鐵、膠東國際機場、青島中學等50余個項目專題會議,幫助項目單位解決審批及招標難題。特別是多次協調市經信委、青島海關等部門,為投資上百億元的青島港、青島海業油碼頭等項目辦理了原油倉儲經營批準證書,為企業減少了因項目停滯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得到了項目單位的一致認可。
三是覆蓋更廣,建立中介服務“網上超市”。為進一步提高中介機構服務效率,我們將涉及建設項目審批的497家中介機構納入網上中介超市管理,有效解決了社會反映強烈的中介服務脫離審批流程監管的問題,既大幅壓縮了審批時限,又節約了大量的財政資金。自建立以來,已有144個建設項目通過中介超市競價選取中介機構,共計節省財政資金517萬余元,資金節省率達49%。
(三)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監督,讓監管更精細,讓群眾不添堵。
一是探索實施審批服務“一窗受理、受審分離”。為全面提升審批服務效率,作為國務院、山東省“一窗式”改革試點城市,我們研究制定了我市“一窗式”改革實施方案,年內在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設立綜合受理、集中審批、業務咨詢和統一出件功能區,由原本的多個窗口遞交申請材料改為統一窗口遞交,破除“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頑疾,初步建立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審批服務新機制。
二是努力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程監管”。對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進行梳理,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有“流程”、有“標準”,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服務態度、廉潔情況進行全流程監管。將市內三區公共資源交易大廳整合為市公共資源交易大廳的分大廳,其他四市三區交易機構整合為市級分支機構,初步完成了全市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構建工作。完成了政府采購項目行政監督職能的移交工作。利用科技手段遏制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推進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建設,預計年內可上線試運行。大力處罰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實施行政處罰46起,累計處罰金額245萬元,2名評審專家暫停12個月評審資格,8名評審專家暫停6個月評審資格,6家代理機構被考核扣分。通過全流程監管,在有效遏制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每年可節約財政資金40余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是加快構建公共資源交易“誠信體系”。按照國家、省、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與市工商局等部門簽訂了《關于對失信企業實施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與市稅務等部門簽訂了《青島市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和合作備忘錄》,在全省招投標領域率先建立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對被人民檢察院列入行賄犯罪檔案、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執行人等五類嚴重失信法人或其他組織,限制其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促進了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維護了市場正常秩序。
在去年三民活動中,我辦從網絡及會場收到市民代表“簡政放權、簡化各項流程、更好地服務市民的建議”等9條建議案,經過認真研究并積極辦理,全部辦結完成,得到了市民代表的認可。這些建議中的很多好的思路想法,我們積極借鑒吸收,納入了我辦2017年的工作部署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網上審批”的深度廣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網上審批系統建成升級后,外網申報數量仍然較少。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我們宣傳力度不夠大,“網上審批”在企業群眾中知曉度不高,另一方面部分部門仍使用部門專網,未使用審批系統辦理業務。
二是社會各界反映審批慢、審批手續復雜的呼聲仍比較強烈,個別部門廳外循環、廳外預審,個別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生硬的問題仍然未能杜絕,嚴重影響了審批效率。
三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各種違規交易從場內向場外轉移,方式更加隱蔽,監管難度加大,信息化監管手段亟需創新提升。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深化“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推行“一窗式”改革,建立“一窗式”綜合受理業務管理系統,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審批服務效率。
二是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審批流程。全面推行容缺預審查、規劃指標承諾、評估評審前置、全鏈條審批菜單、全程代辦幫辦等審批服務方式,壓縮招商引資項目審批時限,促進招商項目快審批、快落地、快開工、快見效益。
三是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提速增效。進一步完善全市審批平臺功能,建立審批材料電子存儲庫,實現審批材料統一存儲、互通共享,不斷提高網上辦理深度和辦件量。創新審圖服務方式,建設全市統一的聯合審圖平臺,探索建立“網上報、聯合審、不見面”的審圖新模式,實行聯合審查、并聯審圖、限時辦結、審查意見同時出具,縮短審圖周期,提高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效率。
四是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管理。進一步擴大公共資源交易統一交易范圍,逐步將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等項目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一運行。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功能,做好同國家、省級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系統互聯互通的準備工作。建立全市統一的評審專家及中介服務機構考評體系,對評審專家及代理機構實行市、區一體化考核,統一公布記分情況、統一實施聯合懲戒。全面推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建設,構建更加公開透明競爭開放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來源:信網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