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學一做】市北區延安路街道:居民有困難 按“圖”找黨員
多日來,家住市北區延安二路、90歲高齡的鐘順先老人牙病發作,寢食難安。由于老人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就診,家人通過延安路街道上清路社區張貼的“黨員地圖”,聯系到社區老黨員、牙科診所的張愛芹后,張大夫二話不說上門服務,這讓鐘順先一家人頗為感動。
事實上,一張小小的“黨員地圖”在市北區延安路街道黨員和百姓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還遠不止于此。
延安路街道地處老城區,共有黨員3580名,其中60歲以上黨員2610名,占黨員總數的72.9%。黨員平均年齡大、居住分散、服務需求差異化等原因,造成了黨員教育管理難、組織活動難等一系列問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延安路街道黨工委創新實施“黨員地圖”管理服務機制,通過“三維定位”“三色管理”“三亮行動”,進一步理順了黨員黨組織關系,強化了黨員學習教育,提升了黨員為民服務水平。
延安路街道下設5個社區黨委,基層黨支部50個。街道以黨員黨組織關系摸排為契機,全面逐一核實更新黨員數據庫,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責任崗”五級組織管理體系,將各級黨組織的名稱、位置、分布以“三維地圖”的形式進行了網格化定位,并將4個機關黨支部、41個樓院黨支部和5個兩新黨支部共3580名黨員的姓名、方位、聯系方式等信息,繪制成“黨員地圖”,確保每個黨員組織關系明朗、每個基層支部組織構建清晰。
為落實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延安路街道結合黨員分類管理的要求,將社區黨員分為“參加活動積極、爭創活力強”“客觀原因不能參加活動”“需要幫助的困難黨員”三類,在地圖上分別以紅色、橙色、黃色標明,實行“紅帶橙、紅幫黃”,由爭創活力強的“紅色黨員”結對幫扶、幫帶其他兩類黨員。
延安二路社區第六黨支部書記李惠云,與家住明霞支路的李金狀老人就是一對“紅黃”結對黨員。李金狀老兩口長年有病,兒女又不在身邊,吃飯也成了大問題。李惠云得知情況后,主動承擔起每天給老兩口送餐的任務,無論炎炎夏日還是隆冬臘月,從不間斷。據介紹,在延安路街道各社區共結成“紅橙”“紅黃”黨員對子237個,“紅色黨員”以送學上門、家庭課堂、網絡討論等方式積極幫帶其他兩類黨員開展思想政治學習、參加組織生活會等活動,并對空巢病殘老黨員實行網格化定人定責管護。
此外,該街道還結合“黨員積分”制度,以黨支部為單位開展“三亮行動”,確保每位黨員亮身份、亮崗位、亮承諾。每個樓院黨支部開通“黨員服務熱線”,社區居民有意見訴求或者現實困難,可通過熱線向支部反映;各社區設立“黨員先鋒服務崗”,由有一技之長的黨員掛牌上崗,協助社區黨委開展各類特色惠民服務活動。該街道已先后設立先鋒服務崗50個,各服務熱線、先鋒服務崗也在“黨員地圖”上詳細定位標明,居民可通過“黨員地圖”、服務熱線和先鋒服務崗查找聯系黨員就近服務上門,實現了“居民有困難,隨時隨地找黨員”。(記者 李莉莉)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