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青島成為國內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記者從市食藥局獲悉,6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雙安雙創”授牌儀式上,正式向青島授予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同時,青島也啟動食品安全宣傳周,推出一系列邀請市民廣泛參與的食安科普活動。
六大亮點助力食安青島
“今天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雙安雙創’授牌儀式上,咱們青島成為國內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食藥局相關負責人說,自從創建工作以來,我市堅持“食安青島”城市戰略,狠抓“四大治理”和制度創新,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8%,群眾滿意度達81.4%。2014、2015、2016年,青島市連續三年列全省第1名,均為優秀等次。
“3年來,一系列工作給咱們創城助力和‘加分’。總結起來,主要有六大亮點。”市食藥局相關負責人說。第一個亮點,“五個一”引領下的“食安青島”城市戰略。將創建納入“建設幸福宜居創新型的國際城市”總體城市定位。一部10億規劃:“食安青島”專章寫入全市“十三五”規劃,創建總投入已達8億元左右,“十三五”末總投入將突破10億元。一項主官工程:市委、市政府出臺落實黨政同責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意見,健全了考核評價、督查督導和責任追究機制,區(縣)黨委、政府“一把手”親力主抓創建。一套強力考評:將食品安全在全市綜合考核中占比由1.4%提高到3.5%,權重與公共財政收入增長同列定量指標第一名。一把問責利劍:出臺責任追究辦法,明確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承擔食品安全首問責任。一套常態機制:市政府將創建納入民生領域“七項治理”內容,變部門“單打獨斗”為政府強力主導。通過“食安青島”建設,食品安全基礎基礎建設進一步強化。在全市建立136個鄉鎮(街道)基層食藥所,在93個涉農街鄉鎮(街道)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組建完成食藥環警察隊伍。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招聘425名食藥相關專業大學生、471名動物防疫安全協管員,充實一線監管力量;在6413個村(社區)建立7515人的協管員隊伍,,為開展食品安全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個亮點,超國際標準的檢驗檢測。充分發揮抽檢的“指示”作用。要求將全部抽檢的90%以上用于監督性抽檢,并連續6年列入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將大宗食品作為重點品種、流通主渠道作為重點領域、節慶消費作為重點時段,檢測品種覆蓋29大類食品和初級農產品,實現大類和業態全覆蓋。同時,加強輸入性食品入市查驗,努力提高問題發現率。2015年和2016年,市級監督抽檢7.4萬批次和9.8萬批次,發現不合格樣品4173批次和7095批次,問題發現率達到5.64%和7.24%,高于全省3.56%和2.66%的平均水平。不合格食品全部進行了后處理,兩年查處案件6384起,罰沒款5493萬元,對438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第三個亮點,“契約自律”下的嚴格市場制度。全市1840個農業合作社、園區納入產地準出管理。全市286萬畝標準化和“三品”認證基地全部建立健全了田間生產檔案。全市33家畜禽屠宰企業全部建立落實生豬進場驗收、停食靜養、出廠檢驗制度。對全市280名畜禽收購販運經紀人實施登記備案,實行安全承諾、教育培訓、“黑名單”管理。在全市19個農產品批發市場、115個農貿市場實施“逢進必檢,問題退市”制度,其中,農貿市場一次抽檢不合格,一年內不得入市;兩次不合格,三年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終生禁入。商場超市一次抽檢不合格三年內不得入市;兩次不合格,終生禁入。目前已清退不合格供應商78家。實施市場主辦者質量保證金制度,探索“契約自律”下的嚴格市場,全市批發和農貿市場主辦者交納質量保證金1500萬元,銷毀不合格食用農產品353噸。
第四個亮點,“互聯網+”時代的陽光監管工程。對全市2萬余家持證餐飲單位進行了笑臉等級評定,并納入大數據“笑臉地圖”,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微信查詢笑臉飯店,導航前往就餐。通過發揮公眾“用腳投票”作用,加速全市餐飲業的優勝劣汰、換檔升級。實施全鏈條“食安亮化”,除對7582家飯店和學校幼兒園食堂實施“明廚亮灶”外,還將亮化工作向農產品加工、食品生產、流通環節延伸,建立了0.5畝以上種植規模韭菜生產地圖,對794家生產企業、162家商場超市實現了亮化,基本覆蓋全市所有大中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亮化單位合格率接近100%。建立開放式追溯平臺,開通了全省首個開放性食品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我市地產4333個品種,約22萬批次的預包裝食品可以通過追溯平臺進行溯源。
第五個亮點,“四位一體”的嚴厲處罰機制。按照“四個最嚴”要求,探索構建了監管、偵查、檢察、審判“四位一體”的嚴厲處罰機制。監管、偵查銜接方面,與公安機關制定了案件移送意見、假劣食品認定程序,確保案件快查快偵。監管、檢察銜接方面,與檢察機關簽訂了監督協作備忘錄,強化檢察院對食品案件批捕、公訴等方面的支持和監督。監管、審判銜接方面,與人民法院合作開設了全國首個標準化食藥巡回法庭,探索建立食品案件“一站式”速裁機制。創建三年來,全市查處違法案件12350起,取締無證生產經營者1946家,責令整改問題單位4.5萬家,罰沒款5536萬元,發放舉報獎勵資金61.9萬元。公安機關偵辦食品類犯罪案件462起,對839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同時,對抽檢不合格的1500多家單位全部曝光。
第六個亮點,“全民主角”式的宣傳教育。出臺創建宣傳標準,在學校、社區、企業、媒體、重點道路五大宣傳陣地實現創建宣傳全覆蓋。建設6000多個科普宣傳站,開設“手機食安課堂”,官微粉絲量達15萬,每年受眾2000萬人次。定期舉辦“問計于民”暨滿意度調查活動,累計百萬市民參加,群眾反映集中問題全部納入整治重點內容。在全市1600輛校車、1000輛公交車及地鐵專線上普及食安知識,培育了獨具青島特色的“流動食安文化”。在全市各農貿市場、農村大集常設200多個便民檢測點,為市民提供快檢和科普服務。特別是加強了謠言治理,制定規范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的意見,及時辟謠網上熱議和媒體熱炒問題,全市負面輿情下降40%。妥善處理“棉花肉松”等網絡謠言事件,對2名造謠者行政拘留5天。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由創建前的68.83%提升到81.4%,提高12.57個百分點。
為市民送上七大板塊活動
29日上午,2017年青島市暨嶗山區食品安全宣傳周在大潤發超市嶗山店啟動。此次食品安全宣傳周以“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為主題,6月29日至7月13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系列食安科普活動,分為百家“透明工廠”體驗日;學校(幼兒園)食堂開放日;你送我檢——萬批食品檢測進行時;約起來:食品檢驗機構邀您來;參觀“三小”示范街區;示范創建:品牌創建工作展示和市直部門主題日活動七大板塊。
其中,第一個板塊是百家“透明工廠”體驗日。6月30日,圍繞公眾關注度高、消費量大的奶品、肉制品、食用油等食品,優先選取各區(市)“食安山東”示范生產企業對公眾開放。
第二個板塊是學校(幼兒園)食堂開放日。7月3日,每個區(市)選取7家左右學校(幼兒園)食堂同步對外開放,組織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社會監督員、新聞媒體參觀學校食堂,發放親子食安繪本,讓公眾了解食品原料購進渠道、加工程序、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食堂環境和制度保障等。
第三個板塊是“你送我檢——萬批食品檢測進行時。7月4日,各區(市)選取大型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采取“你送我檢”的形式,對消費者提供的食品開展現場快檢,檢驗結果及時在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專欄公示。
第四個板塊是約起來:食品檢驗機構邀您來。7月5日,全市衛生計生、農業、海洋與漁業、畜牧獸醫、出入境檢驗檢疫、食藥等市級食品相關檢驗機構同步對外開放。6月29日至7月15日,各區(市)相關檢驗機構分別組織公眾參觀食品檢驗實驗室,通過食品檢驗機構開放日活動,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理性認知。
第五個板塊是參觀“三小”示范街區。7月6日,組織電視、廣播、網絡、新媒體等媒體資源,參觀“三小”示范街區、示范創建典型等,開展體驗式報道,提升“食安山東”影響力。
第六個板塊是品牌創建工作展示。7月7日,入圍參加中央層面“雙安雙創”成果展的區(市),做好參展工作。其他區(市)結合地方特點,自行選取適當形式開展品牌創建工作展示,全面展示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嚴格監管、社會共治等方面的創建亮點和經驗做法,同時展示品牌建設工作情況。
第七個板塊是市直部門主題日活動。其中,市海洋與漁業局結合海洋日暨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動、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等;市畜牧獸醫局6月份集中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3400批次,對通過監督抽查發現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并按規定列入“黑名單”監管,及時將處罰和“黑名單”列入情況向社會公示;市農委開展農藥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檢查暨菜果茶生產基地用藥專項執法檢查;市商務局邀請市民代表參觀青島市肉菜流通追溯運行指揮中心;市質監局向社會發布部分食品相關產品市級監督抽查結果;市衛生計生委開邀請市民參加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識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市民親眼目睹專業人士如何做科學檢測,了解怎樣預防食源性疾病、如何解讀膳食密碼;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展“進口食品進社區”活動;市糧食局邀請公眾觀摩市糧油質量檢測中心工作流程。(記者 李青)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