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六項主題活動 市文化館展青島非遺
6月10日是我國首個 “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從明日起,我市將以 “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陸續開展包括演出、展覽、評選、培訓在內的4大板塊6項非遺主題系列活動。
明日上午10時,“文化青島,平度原鄉”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將在五四廣場中心舞臺舉行。屆時,平度市130余位傳承人和學藝者,將帶來燭竹馬、扛閣、七星螳螂拳、平度柳腔、平度民歌等平度地區精彩非遺項目表演。從明日起,“中國夢,民族魂”非遺進校園曲藝專場演出活動將開展為期6個月的巡演,膠東大鼓的傳承人梁金華、山東琴書的傳承人朱麗華以及茂腔傳承人張梅香等非遺傳承人,將在島城十所中學內為學生們傾情傳授非遺技藝。
文化館館內活動同樣精彩:青島市第五屆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展從今日起至6月底在市文化館群星展廳展出;市文化館非遺展廳也正以圖文并茂、實物陳列的形式,向廣大市民介紹我市國家、省市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此外,我市還將從明日起評選非遺保護優秀傳承基地,在全市宣傳推廣“非遺”傳承工作成果和先進經驗;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培訓班也將繼續開課,擬邀請國家級和省級知名專家開展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6月10日,我國將啟動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看似遙遠的往昔傳承積淀——一種手藝,一段唱腔,一本經典,一瓢往事,在今天依然豐富充盈著我們的生活。從明天開始,走近你身邊的文化遺產,去體味那一份穿越古今的生活的意趣。
到康有為故居游歷翠亨村
今天上午,來自孫中山故居的展覽《偉人故里:孫中山與翠亨村》將在位于福山支路5號的康有為故居紀念館開展。
展覽不僅將展示孫中山與故鄉翠亨村及其同鄉革命追隨者的史跡,還將展現孫中山故里的舊貌新顏。這個華南最普通不過的小鄉村,已成為對近百年中國史懷有溫情和敬意的炎黃子孫心目中的圣地。展出的每一件珍貴史料背后,都藏有一段難忘的往事。如“1921年孫中山題贈翠亨學校之‘后來居上’橫幅”,當年中山先生從自己的月俸中出錢,勉勵大家群策群力,合力辦學建校。此后這幅字一直懸掛于翠亨村校里。展廳里還可觀看《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宣傳片,并能聆聽到1924年孫中山勉勵國民的講話原音。
配合展覽,“我心中的偉人孫中山”留言活動,百名觀眾書寫“博愛”篇,尋找孫中山在青島的足跡等相關互動體驗將同時開啟。展覽配套講座《孫中山與翠亨村》還將走進小學校園,為孩子們講述這份豐盛的精神遺產。集體參觀預約電話:0532-82879957。
市南區邀市民體驗“活態非遺”
今天上午,市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將聯合八大峽街道辦事處,在團島路社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現場將展出隸屬于市南的15個非遺項目的剪紙作品,并邀請青島印社的老師現場進行篆刻藝術的體驗活動;同期,在鎮江路小學還將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孩子們將親手體驗面塑的魅力。
從今天開始,市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將把整個六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月,市南區文化館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將正式啟用,舉辦展覽和參觀活動;在社區,還將舉辦各類非遺項目巡展和體驗活動,以此提升市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目前市南的15個非遺項目中,包括一項國家級項目鴛鴦螳螂拳,以及鴛鴦內家功、李氏小兒推拿秘笈、周氏艾灸法、八白散傳統駐顏技法、香酥雞烹飪技藝等5項省級非遺。
市圖書館講青島“鄉土文化”
6月10日下午2點半,在市圖書館4樓視聽室,青島市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魏明,將做客青島市圖書館的文化大講堂,與市民聊聊青島“非遺”的那些事兒。
魏教授將通過音視頻圖文并茂地為大家講解展示青島本土的民間文學,傳統的音樂、美術、曲藝、技藝和體育。如:童恢傳說、宗家莊木版年畫、扛閣、萊西木偶戲、藏馬大鼓、查拳等非遺項目。這些青島特色的“鄉土文化”,將從不同角度普及和解讀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人們世代傳承、直至今日與人們生活仍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內容,在新時代如何保持其生存土壤,值得每個人去思考。
另外,在市民俗博物館,青島本地戲曲、非遺項目柳腔《張郎休妻》將于周六上午9點,在天后宮的老戲臺上唱響;10點,將推出以“江南之戀”為主題的旗袍走秀活動。6月10日上午10點,在市博物館圓廣場,也將上演一場極富古典韻味的旗袍年代秀;兩場文物修復體驗活動將分別于上午9點半和下午2點在博物館的修復室開啟。6月11日上午9點半,博物館西區三樓國韻學堂,青島大學哲學與歷史學院的馬林剛將解讀 《中庸》之道。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梁 辰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