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兒醫院:3分鐘一個病號門診量:急診750人次
1月6日下午3點鐘,輸液大廳內情況還不錯,起碼打吊瓶的小患兒都有地方坐。要是上午,這里簡直人滿為患,大廳或者走廊隨處可見掛著吊瓶的小患兒。急診科負責導診的護士幾乎小跑著忙來忙去。
提到這段時間的病情,徐靜只能插空跟記者簡單說了幾句:“前段時間還是兩歲以下的小寶寶比較多,而現在哪個年齡段都有。至于原因,還是因支原體引起的流感病毒感染,而且有個特點是,發燒的孩子特別多,肺炎的孩子多。這也可能和病原體的毒性比較強有關。”
據了解,市婦兒醫院急診科每天的門診量是750人次,如果再加上兒科門診,一天的總門診量則達到了2000多人次。這樣的高接診量導致的問題是,有的兒科醫生直接累倒。徐靜說:“平均每3分鐘就得看完一個小病號,不然根本看不完。”
海慈醫院:發燒肺炎特別多門診量:中、西醫兒科門診各200人次
談到今年流感高發期的特點,西醫兒科主任李軍軍根據接診情況這樣告訴記者:“1.重癥的特別多,而且病情發展很快。今年接診的小患兒普遍發燒兩三天,到醫院一聽咳嗽特別深,再做檢查發現發現肺炎,進展特別快;2.住院患兒中,病毒、細菌、支原體混合感染的情況比較多。”
中醫兒科主任葛湄菲一上午接診50多個小患兒,其中有1/3是通過中醫方式進行退燒,“選擇哪種方式治療完全是家長的個人選擇。比如有的孩子得了肺炎,可以采用吃抗生素和吃中藥湯劑相結合的方式解決。”
市立醫院東院區:小寶寶胃腸感冒多門診量:500人次
市立醫院東院兒科門診量最多時達到到500人次,主任李紅發現,就診的患兒因年齡段不同癥狀也不相同,“3歲以下的孩子胃腸型感冒比較多,先是發燒,然后嘔吐,接下來就是拉肚子,我們可以根據孩子大便呈糊狀或者水狀這樣的情況進行判斷。”而與小寶寶的情況不同,學齡兒童這個階段感冒后表現出來的則是:“在學校有可能會和細菌、支原體進行混合感染,造成肺炎。”感冒患兒多,對于家長擔心的今年病毒是不是特別厲害的問題,李紅也做出了解釋:“從我們現在了解的情況看,還是往年常見的幾種病毒。”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比較典型的是,一個感冒一家人都跟著‘串窩’生病,尤其是家里有兩個孩子的,一般都是相繼來看病。
青大附院:一年四季都如此門診量:本部小兒科門診近500人次
在青大附院本部,成人輸液室和兒科輸液大廳是分開的。在門診部二樓的輸液大廳里,前來輸液的孩子擠得滿滿當當,有的孩子甚至由4個大人陪著來輸液。
市民王女士,女兒今年5歲,感冒拖了一個多月沒好,轉成了肺炎,實在不行的話,要住院治療。她擔心輸液室里全是病毒細菌,會加重孩子的病情,于是全程母子倆都戴著口罩。
“我們醫院一年四季都如此,感冒一直不斷。”急診科主任李堂表達了自己的無奈。
市中心醫院:小患者大部分在7歲以下門診量:小兒門診近300人次
7日下午2點,本是就診輸液的低潮,中心醫院兒科門診走廊和輸液大廳里,卻是人頭攢動,吊瓶林立。
中心醫院兒科主任江忠說:現在兒科門診量大約是300人次/天,輸液量也在200人次。3個兒科醫生忙得團團轉,每人每天看100個病號。連口水都來不及喝。常見的是季節性流感,支氣管炎、哮喘等支原體病毒引起了肺炎。小患者大部分在7歲以下,10歲以上的較少。甚至有的班級感冒的比不感冒的都多。
他分析,每年天最冷、最熱的時候,都是感冒集中爆發的時候,也是學生們期末考試的時候。這次也不例外。眼看著期末考試來臨,不少學生壓力過大,休息不足,加上空氣質量不好,戶外鍛煉差,免疫力下降,便感冒了。有的學生怕耽誤功課,強撐著不請假,一拖拖成了肺炎。
401醫院:學齡前兒童患猩紅熱較多門診量:近一個月兒科門診量漲一半
跟其他醫院不同,401醫院兒科輸液室跟病房合并了,近一個月來,小病號量增長了50%,病房的負擔加重不少。7日上午,記者在兒科病房里看到,不少小患者因感冒加重發展成肺炎而不得不住院治療,由家長陪著打吊瓶。
401醫院兒科主任濮海萍說:每年1月份都是感冒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一個月前,門診量就開始有所增長了。截至目前,門診量增長了50%,現在每天接診近100個小病號,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在這些小患者中,大部分是呼呼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流鼻涕等,以病毒性感冒為主。有些感冒嚴重的引起了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療。還有一部分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嘔吐。此外,一些學齡前兒童罹患猩紅熱,表現為扁桃體發炎,發燒等。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鑫鑫 宮巖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