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工作人員對“運12”增雨飛機做了最后調試,青島下半年飛機增雨作業全面啟動。青島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楊凡科長介紹說:“這架飛機是從山西租賃來的,每年分兩期來青。上半年3月至5月就曾大顯身手,9月到10月期間,這架飛機將繼續在青島增雨作業。”
青島新聞網:能否介紹一下執行增雨作業的這架飛機?
楊凡:“這是一架‘運12’,屬于輕型多用途飛機。和‘運7’相比,‘運12’對氣象條件要求低,飛行高度也更低,在2500米至5000米之間,這樣的高度有助于增加作業頻次。實施人工增雨時,需對飛機進行簡單改造,在機體兩側安裝碘化銀焰條發射架。作業時,工作人員在飛機里遙控指揮,通過觸動電激發器,就能點燃艙外的焰條。”
青島新聞網:飛機增雨作業時會噴灑一些物質,這些物質是什么?對人體有害嗎?
楊凡:“增雨常使用的催化劑有鹽粒、干冰或液氮、碘化銀等。鹽粒為天然物質;干冰、液氮氣化后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本來就是空氣的組成部分;碘化銀中含有銀離子,可能會對人體有害。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時,每平方公里所播撒的劑量極小,不會造成污染。”
青島新聞網:飛機增雨的作業范圍有多大,每次大約飛行多長時間?
楊凡:“以去年秋季為例,飛機每次的作業時間在3小時左右,飛行距離將近800公里,影響范圍覆蓋青島市全部轄區。” (青島新聞網記者 任俊峰 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