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7月2日訊 近日,北京大學著名數學家韋東奕(韋神)因牙齒健康問題引發公眾關注。事實上,牙周炎是一種悄無聲息卻危害極大的口腔疾病,影響著全球近半數成年人。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這一"沉默的口腔殺手"。
什么是牙周炎?
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口腔科主任寇波介紹,牙周炎是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是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最初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若未能及時治療,炎癥可由牙齦向深層擴散到牙周膜、牙槽骨而發展為牙周炎,最終可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牙周炎有哪些癥狀?
牙齦紅腫
刷牙出血是最易發現也最容易忽視的癥狀,此階段是干預治療最佳時機。
牙齦腫脹情況一般情況下不會產生疼痛,僅有牙齦脹癢不適,緊咬牙可緩解,所以我們叫它“沉默的殺手“。
持續性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牙周炎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牙周炎局部刺激因素及致病菌產生的代謝產物會造成口臭。
牙齦萎縮,牙齒冷熱敏感
牙齒松動、移位
牙齒松動、脫落,牙縫增大,食物嵌塞,門牙扭轉,開唇露齒等這些都是牙周炎晚期癥狀。
牙周炎的隱形危害
集團口腔科牙周專業組長王訓霞副主任醫師介紹,牙周炎的影響遠不止口腔范圍,它與多種全身性疾病存在雙向關聯:
心血管系統疾病:牙周致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增加心肌梗死風險。
糖尿病:重度牙周炎可使糖尿病控制難度增加3-4倍,同時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發病率也顯著增高。
呼吸系統疾病:口腔細菌可能被吸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對老年人尤為危險。
對妊娠影響:孕婦若患中重度牙周炎,早產風險增加2-3倍。
對中樞神經影響:炎性因子可破壞血腦屏障,損害神經元功能,加速認知衰退。
對腦力工作者而言,慢性牙周炎導致的低度全身炎癥還可能影響認知功能和工作效率。
如何預防牙周炎?
堅持早晚正確刷牙(巴氏刷牙法);
飯后漱口,學會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定期洗牙,每年到正規機構洗牙1-2次;
定期檢查,每年定期到口腔機構進行檢查。
牙周炎防治不是簡單的美容問題,而是關乎全身健康的重要投資。讓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口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牙周炎可防可控,關鍵在于早期干預和持續維護。(通訊員 李均雁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