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季天氣多變,慢性病患者怎樣預防“老毛病”?
近兩天來,島城陰晴不定,夏日的島城天氣變幻無常,天氣常會使人感覺不舒適,易疲倦,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在濕熱天氣里,人們容易情緒煩躁,關節炎、心血管病、皮膚病等慢性病更易復發。面對陰雨、雷雨天氣如何保健防病呢?近日,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夏季慢性病患者健康提醒。
骨關節炎、風濕病患者
許多骨關節炎、風濕病患者對氣候變化都較敏感,特別是下雨天,關節腫痛或肌肉骨骼疼痛可明顯加重,有人戲稱自己是“天氣預報員”。
疾控中心提醒,中老年人的關節炎患者,在潮濕天氣更要及早做好防治,特別是生活上注意防護,保持室內干燥,注意保暖;要做好膝關節和腰部的保暖,早晚氣溫低濕度大,不適宜戶外活動,白天室外氣溫高、濕度低,可多進行戶外活動。
心血管患者
天氣悶熱、氣壓低、濕度大,致使人們常常感到壓抑煩躁,血壓升高。國外有研究表明,過分潮濕的天氣,各種心血管疾病也會紛紛找上門來。 近段時間,醫院的心血管病患者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
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潮濕天氣要格外注意,除堅持規律用藥外,一旦現胸悶、心慌或患腹瀉、感冒,要及時就醫。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家中可備一個氧氣瓶,身體不適時及時吸氧,緩解癥狀。
皮膚病患者
氣溫高、空氣濕度大,真菌自然瘋狂生長。當空氣濕度超過80%時,空氣很少能再吸收水分,人體出汗后不易被蒸發掉,極易引發皮膚濕疹、皮炎、真菌感染等。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潮濕天氣里,特別要注意勤換內褲,保持身體干爽清潔。久坐的人,應注意走動走動,以利于局部通風散溫,出汗時及時沖洗、擦干,切勿“捂”著皮膚。雨天和雨后要盡量避免雙腳長時間在水中浸泡。
要常用各種家電除濕降溫。可以用除濕機,也可以開啟空調“除濕”功能,將空氣濕度保持在50%-60%,有效地帶走濕氣。風扇也是不可缺少的武器,風扇可以加速空氣的流通,讓人感覺不那么悶熱。
初上述疾病外,陰雨天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盡量少吃生冷、油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引起食欲不振。 注意休息,中午打個盹,晚上莫熬夜,有意識放慢工作和生活節奏、放松心情,勞逸結合,以免抵抗力下降。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