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美白對蝦有了青島"種" 核心技術獲重大突破
南美白對蝦(凡納濱對蝦)是全球單一產值最高的海水養殖種類,因其物美價廉、老少咸宜,擁有巨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長期以來,南美白對蝦的育種技術,被國外少數幾個國家控制,我國種蝦的年需求量超過150萬對,苗種年需求量超過6000億尾,完全依賴進口。日前,半島記者采訪獲悉,南美白對蝦核心育種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將改變這一局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自2011年起,組合30多個引進種質資源群體,創新研發出核心育種技術和制種技術,在青島等地培育出“壬海1號”“海興農2號”2個國家級新品種。近日,黃海水產研究所邀請有關專家,在海水養殖引種育種中心(即墨基地)對黃海水產研究所、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凡納濱對蝦循環水種蝦養殖模式”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聽取了項目組關于凡納濱對蝦循環水種蝦養殖的模式特點和養殖效果,現場審查養殖記錄,檢查養殖效果;查看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對蝦的養殖密度、養殖時程及水質記錄;隨機抽樣,稱量對蝦體重,檢查種蝦的健康及性腺發育情況。驗收專家認為,該模式可有效排除對蝦代謝污物、蛻皮,水質指標正常;經過96天養殖,養殖存活率為75%,循環水養殖池每平米培育的種蝦數量為20對/平方米,蝦體色正常、健康,對蝦平均體重為40g。
據悉,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與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濰坊、青島啟動建設南美白對蝦種業基地,達到年生產30萬對無特定病原優質種蝦的能力,可滿足我國北方南美白對蝦養殖需求。到2022年,達到年產100萬對優質種蝦的能力,可實現對全國的南美白對蝦種業供給,終結中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種蝦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國南美白對蝦年產量150萬噸以上,年產值達600多億元;2017年山東省年產量13.3萬噸,產品產值66.5億元。南美白對蝦核心育種技術的突破,對我省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到2022年,全省南美白對蝦產品產值可翻一番,打造國際一流的南美白對蝦“育繁推”一體化的技術體系和種業創新平臺,培育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品質優于進口種蝦的南美白對蝦山東品牌,打破種蝦、種苗受制于外國的局面。
■背景 苗種靠進口,養殖弊端大
南美白對蝦是我國對蝦最主要的養殖種類,養殖產量占世界50%以上,占全國對蝦養殖產量的80%以上。為了擺脫我國生產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開展對蝦自主選育,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選育出的新品種市場占比不足20%。因此,加強自主研發力度,選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活率高的對蝦良種,同時建立配套的制種和繁養技術體系,加強選育品種的推廣,已成為我國對蝦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尤為迫切的是,目前市面上占主導地位的是國外南美白對蝦親本,在優質水環境適宜的天氣條件下,生長速度和成活率或很可觀,但一旦在氣候不同,環境惡劣的養殖條件下,其抗逆性差的弊端便暴露了:成功率低,發病多,越養越虧本。因此,在本土選育適合國內氣候環境養殖的自主品牌親本,既擺脫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同時也提振和復興國內對蝦養殖業。半島記者 韓小偉 報道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