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核心區“老樹開新花” 即墨經濟開發區全省第一

2018-03-21 08:17:56
來源:信網
責任編輯:洛克

\

全省13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最強者在即墨,在省商務廳發布省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綜合評價情況中,即墨經濟開發區高居榜首。

核心區內沒有工業用地規劃,帶動性強的大項目無法落地,受制于此不利因素,即墨經濟開發區之強,到底從何而來?

核心區“老樹開新花”

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即墨經濟開發區曾一度集聚上千家本土及日韓投資的中小企業,從事服裝、紡織、電子、機械等行業。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經濟形勢的改變,2008年以后,這些企業陷入不景氣境地,有的轉場東南亞,有的倒閉破產,大量閑置土地、廠房開始出現。

面對發展困局,即墨經濟開發區圍繞國家供給側改革和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引入專業規劃團隊,將發展目標重新鎖定在“環渤海新經濟聚集區、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和山東省營商環境示范區”;27.7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則逐漸弱化第二產業,打造“城市發展新中心、城市中央商務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高端生態居住區”。

前行坐標調校后,開發區于2017年開始有序回購閑置土地。目前,核心區范圍內已經投資7.2億元,通過有償回購、協議回收等方式盤活10余宗近1000畝閑置土地,拉開了“騰籠換鳥”的大幕。

\

據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黃祖超介紹,這些回收土地正陸續按照土地用途規劃被賦予新的動能:13棟總部大樓拔地而起,中國·青島國際(生物谷)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樂都城國際音樂谷等大高新項目接連落戶;300余畝回收土地用于市政道路和公建項目建設,龍泉湖公園、盟旺山公園開園……截至去年底,核心區已完成各類投資170億元,市民文化中心等20余項重點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3D打印創新應用基地,便是開發區閑置土地上開出的一朵“新花”。2017年6月,開發區以7500萬的價格,收購青島華紡紗布有限公司20.9畝閑置廠房,轉予青島三迪時空集團,建起國家小微企業3D打印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這一方面解決了困境中企業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解決了新項目因土地指標限制、建設周期長等短期內無法落地生根的情況,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陣地。”三迪時空集團董事長李培學說。

\

“飛地經濟”積蓄新動能

核心區淘汰二產、發力三產,但一個現實問題橫亙眼前: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產業項目紛至沓來,如何接得住、放得下?為此,即墨經濟開發區放眼區外廣闊天地,于2016年底提出“區外園”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空間。

3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即墨北安街道的智能裝備產業園,工地上彩旗招展、正在建設。這是即墨經濟開發區的“飛地”園區之一。該園總占地面積190畝,其中包括開發區回購的120畝閑置土地。據開發區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王鵬介紹,與其它產業園區不同,該園區不僅要建現代化標準廠房,還將按照企業實際需求定制廠房,目前在建的便是為海隆集團定制的2棟廠房。

“我們是做汽車裝備零部件的,需大型機械手臂操作,對廠房高度、承重都有很高要求。園區的定制廠房給我們省了一大筆費用。”海隆集團副總經理傅鍵表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以前經驗,廠房建設、土地租賃等費用全部加起來,啟動一個項目差不多需要3到5億元,企業一次性掏這筆資金,勢必影響項目之后的產業升級;而有了開發區提供的定制廠房,企業只需繳納租賃費,按簽訂20年合同、每年費用600萬元計算,平均每年節省1800萬到3000萬元,省下的這筆錢可以更多投入到智能升級上。

目前,即墨經濟開發區兩個“區外園”已于去年11月同步開建,一個是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的北安智能裝備產業園,另一個是以大數據產業為主導的金口大數據產業園,兩園總投資16億元。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試驗平臺、國購機器人中心等6個大項目已簽約落戶。預計今年10月,兩園區將同步竣工,年底前投入使用。

“跨區布局、聯動發展的飛地經濟模式,不僅破解了飛出地發展土地之困,而且也將為飛入地提供每年上千萬元的稅收收入。”即墨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劉偉表示,開發區將在汽車產業新城、國際陸港、國際商貿城、環保產業園、服裝工業園等5個托管“區外園”的基礎上,將北安、金口兩園將打造成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標桿產業園。

\

體制創新提速增效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類資源要素重組。即墨經濟開發區在全省先行先試,以管理創新推動建設“加速度”。

鑒于工程建設、招商引智、金融投資等一線任務艱巨,開發區爭取即墨區委區政府支持,于2017年5月調整了管理體制,變身“純功能區”——開發區承擔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規劃建設任務,社會事務則交由屬地街道負責。“這理順了開發區與行政區的職權關系,剝離了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從而保證大家凝心聚力抓好城建和經濟。”藍色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解選本表示。

在部門設置上,開發區也向為經濟建設服務靠攏:2017年,啟動事業部制改革,將原來的24個部門壓縮至17個部門;2018年2月,在即墨率先啟動“大部門制”改革,部門數量由17個繼續壓縮至7個,后勤人員數量由37人減少至24人,其余人員全部充實到工程建設等一線部門。

此次改革后,7大部門集中到一棟辦公樓,結束了以往分散辦公的局面;分管領導擔任部門長,直接靠在一線抓項目。

對于前后變化,黃祖超感觸頗深:以前招商部門只負責引進項目,簽約后就不管了,企業要自己去跑規劃、建設等手續,現在一個部門負責到底,從初次洽談一直到最終投產;以前一件工作要層層匯報,至少經歷經辦人、部門長、分管領導三個層級,現在分管領導直接擔任部長,決策和執行效率更高,更利于工作提速增效。(曲芙蓉)

[編輯:洛克]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