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博會"吸金"優勢凸顯 助山東金融躋身"第一梯隊"
市民參觀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展區。
山東省金融發展成就展讓人矚目。
中國院子項目為本屆金博會文創產業“樣本”。
市民現場參與互動抽獎。
展廳內,不少市民向金融機構咨詢相關金融業務。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
12月3日,第二屆山東金博會暨金融+實體經濟高峰論壇鞠躬謝幕,而它帶給山東乃至全國金融產業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在3天的會期里,我們見證了山東金融產業的全域發力,見證了青島作為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動力,見證了青島金家嶺金融區昂首向前領先一步的金融樣本意義,見證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融入百姓生活的未來可期。
作為山東省金融產業一年一度的盛會,本屆大會高朋云集,市民熱情參與,辦會質量和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得到業內外的高度認可,傳遞的前瞻信息引發廣泛關注,金博會也越來越成為聚集八方智慧,尋求產業之路的名牌,其品牌效應、平臺效應盡顯,助推山東金融逐步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金融助力將不可能變可能
中國院子成有益嘗試樣本
我們一直在探討金融,金融產業的發展到底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它為什么被看做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
“金融就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是在此次金博會上,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明社給出的判斷,并且先后兩次以華為的例子舉證。
郭明社介紹,華為在總資產只有30多億元人民幣的時候,國開行給簽了1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當時有人說不會吧?不可能吧,30億元人民幣和100億美元什么概念?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簽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使華為成了現在的華為,成為在國內比蘋果占有率都高的國際性企業,我想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體現。”郭明社說。
這一點在此次金博會上舉行的金融+實業展覽中可見一斑,動車小鎮、藍谷、東方影都等,都通過金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拉動。其中,中國院子作為大眾報業集團投資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在金博會現場設置了展區,為大會徐徐送來一縷古樸典雅之風,成金融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的有益嘗試樣本。
中國院子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坐落于外海內湖的唐島灣濕地公園,55棟明清古建筑營造了一座中式休閑園林,是山東省第三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及青島市第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重點項目。
中國院子集生態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積淀于一體,形成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項目優勢。明清古建筑群有別于青島歐美風情的建筑,堅定守望傳統文化,借助大眾報業集團文化資源積淀,經品牌價值的建設涵養,培育成熟投入運營后,有望構筑區域文化地標,形成輻射周邊、影響全國的高端文化休閑生活聚集區。
以古建筑為載體,為中國院子注入活力的是項目內植的文創產業和文化消費,將文化變得可觸摸、可體驗、可消費,把古建筑的拼圖嵌入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趨勢,使之迸發出新時代的生命力。在專業機構的建議下,中國院子初步將主題定位為“打造東方美學小鎮,回歸中式園林生活”,以“文創產業”和“情景消費”為雙核驅動,融入西海岸鳳凰島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功能定位。
此外,展會上本地還有眾多創新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模式:金融+養老、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便民服務……都讓參會者眼前一亮,也讓人們體會到金融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人們的宜居幸福生活不斷提供高質高效的保障。
金家嶺提供最閃耀金融“樣本”
2020年建成國際財富管理高地
本屆山東金博會上,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大放異彩,成為嘉賓和觀眾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
金家嶺承載了青島對于金融產業的未來希冀。
金家嶺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在這里的人衣食富足,生活安樂,它的名字里本來就有個“金”字,很多人覺得這里發展金融成為活力核心是一種巧合,也有人認為這一切再合適不過。
2012年2月,青島市啟動青島金家嶺金融區的規劃建設,金家嶺這個地方便烙上了深深的金融印記。按照規劃,到2020年,爭取把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建成面向國際、國內領先、輻射服務強的財富管理金融城。未來的金家嶺將打造成為財富管理核心區、金融科技先行區、金融安全示范區,成為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高地。
據介紹,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北起株洲路、南至海口路、西起海爾路、東至濱海大道,總用地面積約23.7平方公里,自南向北分為金融核心區、金融創智區和后臺服務區。
金融核心區北起銀川東路,南至海口路,西接浮山,東至松嶺路,總用地面積4.3平方公里,主要是金融區域性法人總部聚集區;金融創智區北起遼陽東路,南至銀川東路,西至海爾路,東至濱海大道,主要功能是教育科研、金融服務、健康宜居和生態休閑;后臺服務區北起株洲路,南至遼陽東路,西至海爾路,發展定位是金融后臺基地、科技服務中心、高新產業園區、康體休閑中心和濱海宜居社區。
成立3年來,青島金家嶺金融區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金融業稅收年均增長26.5%,金融業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比重達15.2%。金融區內聚集了一大批金融類企業,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期貨、財務公司、信托、消費金融、融資租賃、要素市場、金融資管、基金等20類金融業態,初步形成了業態相對完善、功能較為齊全的金融組織體系。
可以說,青島金家嶺金融區有全國最優的產業政策,它正努力積極探索財富管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徑,構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財富管理體系,全面打造財富管理創新政策高地,形成國家、省、市、區梯次完備的金融業發展政策體系,最終將成為邁向生活美好的金融城、生態城、未來城。
金融大咖聚論壇思想碰撞
服務實體經濟建言新模式
金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這已經成為共識。新時代呼喚新金融,而金融如何釋放出自身的動能,在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作用,本屆金博會嘗試著給出可行性的路徑。
本屆金博會主論壇上,國內重量級金融專家齊聚青島金家嶺金融區,共同聚焦金融+實體經濟,進行思想碰撞,深入探討金融如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作為金融界的泰斗,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對當前的金融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金融業通過制度性利差“坐地收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未來的金融發展都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創造價值,并且要追求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常務副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白重恩,則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分享了他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理解。他認為,為了實現2010年到2020年經濟翻番的目標,未來3年GDP平均增速6.3%就可以實現。可以把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得稍微低一點,騰挪結構調整空間,促進消費,減少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過度依賴,促進民間投資。
這是一個頗具挑戰的新時代,這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充滿無限的可能。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原主任易憲容認為,十九大報告中“現代金融”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等產業體系建設并列,這說明了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現代金融已經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現代金融,不僅包括傳統金融,更重要的是指大數據時代的金融科技。就金融科技的范式變革而言,金融科技不僅會對傳統金融產生重大的顛覆性影響,而且也會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并讓全體人民能夠更好地分享現代金融的服務。所以,對于剛剛發展起來的金融科技,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的建設就意味著金融科技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重點,也是未來推動中國現代金融發展的動力。
金融產業發展有效對接平臺
激活金融引擎提升發展動能
第二屆山東金博會是一個金融產業發展有效對接的平臺,更是探路未來的有效實踐。
在論壇舉辦期間,分論壇主題明確,在劃定的大方向下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碰撞出很多“火花”,這也是繼第一屆金博會成功舉辦之后,眾多業界大咖傾情加盟的重要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年一度的山東金博會不僅僅是山東金融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金融產業發展理論盛宴,具有指向意義。
以本屆金博會第二日舉行的“產業金融論壇”來說,更是直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質。
上海財經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戴國強表示,我們要呼喚新的經濟生態。中國的經濟調整、經濟結構改革還面臨著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制約。從內部來看,主要面臨著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相對滯后的制約,還有產業發展不能夠跟上技術的進步,以及高杠桿、高房價的“灰犀牛事件”的干擾。能否排除或解決,對于能否在當下把握機遇,在此次革命浪潮當中崛起至關重要。
中國的金融新動能來自什么地方?
戴國強認為,首先來自于經濟機構的多樣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民間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合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市場上出現,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金融動能。第二是產品的數字化。因為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設計更多安全便利的金融產品,能更好地滿足新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三是金融服務的精準化。利用大數據可以及時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滿足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企業發展的需要。金融的新動能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態來為它創造環境。
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副會長郭明社重點探討的是“新時代開發性金融,釋放新動能”。在國家重大發展建設項目的推動中,開發性金融都起到供血作用。郭明社認為,新動能代表著實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金融與實體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實體經濟有活力,虛擬經濟才有活力。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開發性金融將主動適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新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同時,開發性金融作為創造性的金融力量,還要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建設貢獻新的思想,發揮思想解放和觀念引領的作用。
借資本驅動力經濟再升級
打造服務實體經濟金融鏈
資本為王,企業如何借助資本的力量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力量?這是資本市場主題論壇所探討的話題,也是回應在如今資本經歷了狂歡后的冷卻,正在思考何去何從的問題。對此,業內著名專家、投資機構、企業家等基本達成共識,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區域產業、政策、資源優勢,培育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打造完整的企業上市生態鏈。
作為業內大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央視特約評論員徐洪才分享了十九大之后中國經濟的走勢。在他看來,全球經濟向好,新一輪的經濟全球化正在展開。對于國內經濟形勢,他說,國內經濟增長是超預期的。“未來的產業結構在變化,咱們的投資應該跟著市場需求走,最終形成新的產業結構,這樣有一些新的動能、新的產業就起來了,源頭活水,所以資本市場總是要推陳出新。”在徐洪才看來,貨幣運行總體上是正常的,他建議明年實行“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加上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
有了產業必須形成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形成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鏈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相互促進,共榮共生。如何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這是大會金融生態主題論壇所要解決的問題。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楊再平認為,過去的財富管理存在的問題就是脫離實體經濟的虛空的現象,自我循環,這是不可持久的,它的持久一定要跟實體經濟連接,要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跟企業家的破壞性的創造連接起來。要通過金融產品的設計來分享創業利潤,一方面把資金引到實體經濟,同時又有資金剩余最大限度地來助推企業家創新或者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說,做好銀行業工作,既要立足國情和銀行業的實際情況,又要具有國際視野。從整體上看,全球的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美國、歐盟和主要經濟體都出現經濟正增長的態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政府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穩固,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指標好于預期。
潘光偉說,中國銀行業總體運行穩健,資產質量較好,風險總體可控。但是我們也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挑戰。既有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也有房地產信貸風險、影子銀行風險等。談到金融風險的防范,潘光偉認為,這些風險的成因,既有周期性的,又有結構性的。今后,在穩貨幣、強監管、降杠桿政策環境下,我們既要高度重視防范小概率“黑天鵝”風險事件,又要高度重視大概率的“灰犀牛”風險事件。我們要牢牢把握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
從產業到資本,從新時代大環境到區域發展生態,可以說,第二屆山東金融博覽會暨金融+實體經濟高峰論壇是一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前景的全方位的審視,是一次專業性高、關注度高的高端對話,是金融與產業融合的優質平臺,山東金博會的“金”字招牌已經擦亮,品牌效應愈發凸顯,助力山東金融產業發展行業領跑,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效的平臺和理論支撐。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婁花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王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