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博會舉行產業金融論壇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12月2日,第二屆山東金博會舉行產業金融論壇,直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質。
近年來,青島市涌現出了諸多產業金融的創新模式,涉及基金、精準扶貧等方面。從青島金家嶺金融區財富管理的全面爆發,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產業金融的創新驅動,從市北的區塊鏈、城陽的動車小鎮,到李滄的院士港、即墨的藍色硅谷,金融在助推產業發展方面都起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12月2日,第二屆山東金融博覽會暨金融+實體經濟高峰論壇進入第二日,上午的“產業金融論壇”更是直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質,戴國強、郭明社等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如何激活金融引擎,提升發展動能,推動產業升級,完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金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要件,新時代需要新金融,多種金融模式助力,激發經濟發展新動力,從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戴國強:新時代需要新金融,賦予經濟新生態
上海財經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戴國強就“新時代需要新金融”這一主題進行精彩演講。戴國強表示,黨的十九大給我們引領了一個新時代,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要求和新目標,我們要呼喚新的經濟生態。
中國的經濟調整、經濟結構改革還面臨著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制約。從內部來看,主要面臨著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相對滯后的制約,還有產業發展不能夠跟上技術的進步,以及高杠桿、高房價的“灰犀牛事件”的干擾。能否排除或解決,對于能否在當下把握機遇,在此次革命浪潮當中崛起至關重要。
從外部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已經獲得了巨大進展,但是還存在著不確定性,也就是一些“黑天鵝事件”,給我們的外部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整個外部經濟正在好轉,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難題,資本過剩還未解決,各國謀求轉型也在磨合,缺乏市場新大陸,全球貨幣治理結構存在缺陷,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特有的數字危機等等,都需要有新的金融支持,需要新的金融動能。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新時代需要新金融的新動能賦予我們的經濟新生態。
中國的金融新動能,來自于什么地方?第一是來自于經濟機構的多樣化,未來的中國金融機構將會有更多的民間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合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市場出現,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金融動能。第二是產品的數字化,因為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設計更多安全便利的金融產品,能更好地滿足新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三,金融服務的精準化,利用大數據可以及時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滿足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企業發展的需要。
金融的新動能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態來為它創造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應當是金融結構合理、金融管理規范、金融信息充分、金融市場有效、金融科技領先、金融創新活躍、金融監管到位、金融秩序穩定。而金融機構更好地發揮它的金融動能就要努力做到服務高效、定價公道、合規合法、生財有道。
郭明社:發揮開發性金融在發展中的供血作用
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明社演講的題目是“新時代開發性金融,釋放新動能”,詳細介紹了開發性金融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發性金融如何引領釋放動能等內容。
今天的國家開發銀行,業務領域從兩基一支拓展到了社會民生、國際合作等領域,并在各個領域取得傲人的業績。從鐵路建設到新能源,從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到新興產業發展,都離不開開發性金融的支持。
在國家重大發展建設項目的推動中,開發性金融都起到供血作用。“服務國家戰略,忠誠擔當是開發性金融的魂。”郭明社說。
城鎮化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城市資金短缺是一個難題,國開行從解決政府頭疼的大事入手,探索融資平臺的城市基礎設施融資模式,將“政府熱點、雪中送炭”作為開發性金融工作的切入點。青島的開發區就是開發銀行支持建起來的。
還有助學貸款,這是我國普惠金融的一個體現,讓每一個人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
新動能代表著實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金融與實體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實體經濟有活力,虛擬經濟才有活力。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開發性金融將主動適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新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同時,開發性金融作為創造性的金融力量,還要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建設貢獻新的思想,發揮思想解放和觀念引領的作用。
建言
金融機構安全等領域都離不開芯片。我們在集成電路領域從2012年到現在每年要進口芯片超過2300億美元,芯片已經成為我國凈進口第一大物資,超過了石油。新時代提高勞動生產率最根本的動力來源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進步最體現人類意志的地方就是集成電路。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促進綱要,由國開行發起,財政部、工信部聯合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全國各地都在成立類似的基金,青島嶗山區、國信集團也都有所動作。
——國家集成電路投資產業基金投委委員、工學博士袁清升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考慮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以及具體的戰略模式和創新方向,結合區域優勢,比如美麗中國產業、健康中國產業、智慧中國產業、藝術中國產業、文化中國產業等等,還有人工智能、環保、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都需要新的金融模式去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支持“技術創新”,也要支持“模式創新”。要發展普惠金融,中國小微企業其實大多數應用“模式創新”,而小微企業恰恰應是普惠金融的真正關注點。
——中青創投董事長、金石資本社群投資專家付巖
大家知道經營好一個企業是希望避免波動、平穩發展的,所以如果能把采購、輸出、外貿、運輸等全部都用大數據再加上一些金融的手段,做得平穩了,那這個企業的盈利就是可預期的,對銀行來說,給這種企業貸款,它的風險就會降低。所以我現在把重心挪到傳統企業,我感覺大數據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知微云CTO、首席科學家閆安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