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M2增速再創歷史新低!關于樓市和流動性,10月金融數據透露了哪些信息?
流動性緊不緊?
房貸還能批下來嗎?
企業融資需求有沒熄火?
關于這三個重要問題,13日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數據透露了這些信息!
一、流動性確實有點緊
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個和2.8個百分點。
從數據看,M2增速再創歷史新低。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臨近年末,盡管外匯占款有可能繼續邊際改善,但考慮到財政存款投放或將弱于去年以及美聯儲加息在即,年末流動性將承壓,預計央行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繼續通過“逆回購+MLF”不同期限組合保持流動性充足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
招商證券分析師閆玲表示,四季度經濟難以顯著走弱,宏觀基本面變化并不超預期,但債市出現了較大的調整。目前看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流動性中性適度,預計監管政策快速落地的風險不高,中國貨幣政策跟隨12月美聯儲加息調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也較低。
不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10月信貸低于預期符合一定季節性因素,從信貸投放角度來看,截至10月底今年的投放總量仍比去年同期高約1000億元左右,同時社融余額的增速也穩定在較高位置,實體經濟的流動性保持寬裕。由于信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存在一定滯后性,隨著無效供給的逐步出清,資本開支的增加使得企業資金需求可能出現上升。因此經濟韌性仍在,不應因信貸數據短期放緩而對經濟悲觀。
二、樓市調控效果在居民貸款端初顯
央行數據顯示,10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月新增量不僅環比少增1076億元,同比也少增1181億元。
疊加M2數據來看,是否意味著樓市上漲動力枯竭?嚴監管讓“炒房”再無可能!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632億元,明顯低于市場預期。除了10月屬于季節性走低之外,主要還在于居民短期貸款的明顯下滑。具體而言,2017年3月以來,居民短期貸款均值在2100億元左右,9月一度高達2537億元。但9月下旬以來,政策對居民消費貸的監管逐漸升溫,使得10月居民短貸下降至僅為791億元。政策層的監管對新增貸款的影響逐漸顯現,直接導致了10月新增貸款的明顯走低。
閆玲表示,信貸新增6332億元,規模下滑,結構尚好。前10個月共投放11.8萬億元,預計全年投放在13萬億元,那么同比增速將從10月的13.0%回落至年末的12.3%。從結構來看,票據融資再度小幅負增長,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仍在35%的高位。隨著房地產銷售下滑,以及銀行按揭貸款額度受限,居民中長期貸款規模和增速回落;隨著央行嚴查消費貸,居民短期貸款下滑明顯,從9月2537億元下滑至791億元。
諸建芳表示,居民貸款新增45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91億元,這與9月央行宣布嚴查居民消費貸有關。中長期貸款新增3710億元,為年內最低值,與今年2月數值相近。一方面在于10月工作日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地產緊縮政策逐漸對一二線城市銷售產生負面影響,傳統的“金九銀十”風光不再,直接影響到按揭環比下滑。商品房銷售的確在政策影響下進入下行通道,但剛需依舊在支撐銷售不會出現大幅調整,作為今年信貸投放的主要貢獻,按揭的比重也不會明顯下降。
三、實體融資需求不弱
央行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22億元,這也部分反映了企業融資需求可能尚未明顯走弱。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638億元,表明目前正持續釋放“脫虛向實”政策的效果,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并不弱。
鄧海清表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10400億元人民幣,略低于市場預期,同樣與新增貸款的低于預期有關。與此同時,盡管10月社融數據低于預期,但同比依然多增了1522億元,可能與企業具有一定的融資需求剛性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偏高導致了社融同比的走高。究其原因,可能與2017年以來債券市場的持續低迷,導致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有關。
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企業的債券凈融資仍較高(1508億元),在債市偏弱的情況下,企業發債融資仍較多,反映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轉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