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信息中心:信用促分享經濟活躍度大增8倍
國家信息中心6日發布的《信用助力分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從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以免押金為代表的一系列信用服務促進分享經濟迎來“指數級”增長,分享經濟用戶數月均增長12.7%,日均用戶活躍度增長8.7倍。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介紹,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而“指數級”增長的起點,正是今年年初。
2017年3月,共享單車首次大規模接入信用服務,通過免押金降低用戶參與門檻,這成為分享經濟爆發的重要誘因。而共享單車由于有效緩解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這個難題,成為拉動整個分享經濟的最大功臣。
信用在分享經濟當中體現的作用,最顯著的就是提供了免押金服務。截至今年4月,在全國381個城市,僅芝麻信用提供的免押金場景就覆蓋了酒店、房屋短租、民宿、汽車租賃、共享單車、便民物品、農業設備租賃等八大行業,累計提供免押金額合計313.8億元。
除了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信用免押金的形式,在保障用戶權益方面的作用也開始得到市場認知。近期,酷騎單車由于押金退還困難,導致了用戶恐慌性擠兌,甚至上門排隊退押金,至今依舊有大量用戶的押金未能得到退還,這也讓用戶更加期盼信用免押金服務的普及。
報告顯示,衣服等生活用品、書籍、電子產品是用戶分享意愿較強的類別,這幾個領域有可能成為分享經濟繼共享單車后,下一批獲得大增長,并推廣信用免押金的潛力領域。
信用免押打破了原有商業模式里用押金解決信任問題的思路,為整個分享與租賃經濟打開了新的想象力,但同時,信用免押能否起到傳統押金的風控作用,也成為行業關心和需要突破的問題。
數據顯示,信用免押并不等于喪失約束力。以共享單車行業為例,引入芝麻信用后,行業租金欠款率下降52%,違章罰款欠款率下降了27%,丟車比率下降46%。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表示,“這說明,有許多用戶看重自己的信用積累,有時候比起押金沒收,信用污點更讓他們覺得不可接受,當信用所滲透的行業足夠多時,行業之間對失信者的聯合懲戒將對風控產生更大作用。”
“信用體系的搭建和完善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未來還會誕生許多新的商業和經濟模式。”IDG資本董事樓軍表示,在分享經濟和信用免押金的風口中,還能看到更多的創業想象空間。
在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看來,分享經濟在中國依然大有可為,但破題的核心在于信用建設。“今天的分享經濟門檻太低且邊界比較模糊,如果不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會影響分享經濟未來的規模經濟和效率經濟。”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