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個人消費性貸款穿“馬甲” 違規大量進樓市

2017-09-14 08:40:49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消費貸款穿“馬甲” 違規大量進樓市

\

近日,北京、深圳等地監管機構發布通知或風險警示,要求轄區內金融機構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問題進行自查。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性貸款經過層層包裝,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在一個樓盤,記者稱湊首付有點難度,中介干脆地說:“只要不超過100萬元,我們來幫你搞定。”

多地嚴查消費貸違規進樓市

近期,一組金融數據刺激了金融市場。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1.06萬億元,累計同比多增7137億元,而去年全年僅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8305億元。

與此同時,上市銀行的半年報紛紛披露,消費貸款增速驚人。短期新增消費貸款大幅增長,這些錢去哪兒了呢?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監管部門發出通知或風險提示,嚴查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性貸款等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

有金融監管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早在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就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加強對消費性貸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購買住房。此后,銀監會等部門陸續多次發布相關通知,強調對消費貸款的管理。

消費貸“挪作他用”很難被銀行察覺

記者在多個城市調查發現,消費貸款穿上各種“馬甲”流向樓市。

——房地產中介牽線搭橋,以 “房抵貸”和第三方中轉的方式,套取貸款用于購房。

在上海市閔行區的一家大型房產中介的門店,中介人員聽說記者湊首付有點難度后,直接說“只要不超過100萬元,我們來幫你搞定”。

隨后,該中介人員詳細地介紹了操作流程——一種是進征信系統的,需要有房產等做抵押,年化利率6%-7%,這種貸款可以直接打入個人賬戶;另一種是無抵押,現在國家不讓錢直接流入房地產,得找第三方來讓貸款中轉一下。但這種要收1-2個點的手續費,利率也是6%-7%。“我們跟銀行都是有合作的,以上2種方式都可以做到30年。”

——金融中介幫助辦理大額信用卡違規套現。

記者在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咨詢得知,該公司可以代辦部分銀行信用卡,從而貸款套現。“只要有身份證,就可以貸款。你沒工作、沒社保我們也可以幫你包裝。你只要交點中介費。”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找我們能辦大額信用卡,50萬至60萬元都能提現,去干什么,銀行根本不會管。”

“監管要求個人消費貸款必須專款專用,但挪作他用的情況很多。”一家國有銀行個人金融部人士指出,30萬元以上的個貸是銀行將貸款直接付給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對象,30萬元以下自主支付。有些中介公司幫忙提供虛假的貸款用途材料,消費貸“挪作他用”很難被銀行察覺。

雪中送炭還是飲鴆止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銀行由于消費貸的貸后管理問題,已經暫停了部分消費貸款產品,目前僅對存量客戶提供純信用無抵押的消費貸款。

財經評論員莫開偉指出,消費貸等非房貸資金變相流入樓市,是把一些支付能力不足的人拉入了房地產市場,一旦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出現逆轉,違約風險暴露,會造成相當的金融風險;還有部分消費貸款是由P2P等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金穿透而來的,其間不少游離于現有監管體系的視野之外,潛藏并易誘發較大金融風險隱患。

“銀行這幾年受利率市場化沖擊,利差收入減少,而個人消費貸款相對風險低、利率高,對銀行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對消費貸款的真實資金用途存在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問題。”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

某民營銀行總行行長告訴記者,消費貸進入樓市確實起到了加杠桿的作用。居民在房價上漲預期下,急于借錢入市。只有多措并舉扭轉居民的單方看漲預期,才能真正堵住樓市的“配資”通道。

莫開偉表示,遏制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樓市,要靠監管機構建立靈敏、動態的監管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監管精準有力。

新華社記者 劉開雄 鄭鈞天王淑娟 鄧中豪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