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房價已不能“合理解釋” 專家呼吁房地產稅快出
面對網友直呼“高攀不起”的房地產價格,自2016年9月開始的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不斷升級,“限購”、“限貸”、“限價”以及“限售”的“四限”模式開啟。在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房價平均漲幅繼續回落。但專家指出,由于前期房價漲幅巨大,這些城市房價絕對水平仍然很高。對此,多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房地產泡沫風險仍需警惕,建議加快推出房地產稅。
高房價已超“可解釋合理水平”
房地產價格快速上升使得大城市進入高房價時代。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項目組此前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5月北京房價中位數為61856元/平方米,上海為54458元/平方米,深圳為50523元/平方米,廈門為37667元/平方米。
“一線城市房價的飆升顯然超過了可以解釋的合理水平,甚至打破了人們常識。有研究者指出,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了日本當年泡沫經濟時代的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
此外,還有多位專家對房地產市場泡沫亮起了警示紅燈。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博智宏觀論壇上表示當前宏觀經濟最大的風險是資產價格高,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高企帶來的風險,化解這個風險可能是所有宏觀政策的核心。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房地產庫存總量仍在高位,且房地產部門杠桿率水平提升較快,加之房地產行業抗風險能力整體較弱,房地產泡沫風險仍需警惕。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房地產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可能會引發的信用風險。
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房價泡沫會如同日本曾經出現過的房價泡沫一樣破滅嗎?劉世錦分析稱,日本實行土地私有制,供給有較大彈性,房價泡沫主要是由過量貨幣催生的,貨幣政策收緊后,泡沫便破滅了。中國的房價泡沫也有貨幣過量供給的因素,但更多地可能是由供給彈性不夠所引致。即使貨幣政策收緊,房價很難降下來,從而形成特定的剛性泡沫現象。這樣將會看到剛性土地制度、剛性房價泡沫和剛性或衰落產業結構的鏈條。
長效機制建設刻不容緩
如何更有效地化解房地產泡沫風險問題?房地產稅成為負載眾望的重要舉措之一。很長時間以來,加快推出房地產稅的聲音從未停止,如今加快推出房地產稅的呼聲再起。
“作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基本制度建設,房地產稅至今未能起步,盡管十八屆三中全會早已明確了這一改革方向。”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房地產稅推出步伐應該加快。房地產稅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普遍實施,大方向毋容置疑。房地產稅不僅為地方政府開辟新的穩定稅源,減少通過買地獲取收入的動力,也可以通過增加持有成本,減少房地產市場投機和不當投資行為,調節房產和人口分布結構、財產和收入分配結構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指出,在短期中面對炒房等種種不利于市場穩定的現象時,限購政策是一個有效保障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穩定的重要措施。從長期發展看,房產稅、租賃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對于房地產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
“長效機制建設刻不容緩。”連平說,房地產長效機制的研究和執行工作將加快推進,目前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已幾乎用到極致,但緊縮調控不能無限期持續。對于房地產稅的具體征收路徑,他預計,未來房產稅將分時間批次、分具體方案逐步落地、區別執行。
房地產稅進程備受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表示,“今年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安排。”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郝如玉此前透露,房地產稅法已經列入了“預備級論證、研究的立法項目”。
分析稱,雖然《房地產稅法》立法已經列入預備級論證、研究階段,但相關立法工作不會在今年完成,可能要持續到明后年。但各界認為,盡管房地產稅進程緩慢,但房地產稅征收勢在必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目前只是時間的問題。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