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低迷的價格打擊了不少姜農。然而在有著“大姜之鄉”之稱的平度市東閣街道卻是另外一種情況,來自各地的訂單像雪花一樣紛至沓來。和往年不同,這次除了國內的固定客戶,還有中東地區、歐美地區的收購商。這些都要歸功于“互聯網+大姜”這種全新銷售模式,幫助姜農渡過“寒冬”。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于波
大姜銷售今年遇低價
平度市東閣街道盛產的蟠桃大姜,是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這里擁有300多年的大姜種植歷史,家家戶戶都種植大姜。據平度市東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朱先江介紹,目前保守估計整個街道的大姜種植面積有5000多畝,由于部分土地多年種植大姜需要輪休,當地的農民還會到周邊的村子去租地種植大姜。如今,姜農們的種植技術在周邊街道小有名氣,他們手中種出的大姜不僅個頭大、味道辣、多汁還肉厚。此外,為解決大姜農殘的問題,平度的農業技術人員會定時到地頭指導農戶除蟲,土壤熏蒸等都是近年來摸索出的好辦法。
“去年大姜的價格好,收購價到四塊錢,很多農戶看著種姜賺到錢了,今年也盲目跟著種,但是價格又不行了。這個月初,鮮姜的收購價才7毛錢。 ”朱先江說,去年他們就呼吁姜農通過網絡銷售大姜,但當時行情好,姜農的大姜不愁賣,光賣給每天來村子里的外地商販和經濟人就夠了,哪還顧得上網上銷售。
農民開網店叫賣鮮姜
今年,姜的產量大,但是行情不好。于是,20多家姜廠開始學開網店。姜廠開網店,政府報銷上網費;農民當網絡客服,政府辦班來培訓……今年10月,姜廠開始陸續試水開店,平度東閣街道也辦起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班,40多位年齡在40歲左右的農民成了首批學員。“授課的是我們平度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還特別編了一本教材,主要是幫助學員們了解農產品網絡銷售容易遇到的物流問題以及如何預防常見的網絡詐騙,每一位老師還給學員們留下了聯系方式,在網絡銷售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電話咨詢。”朱先江說,這批學員家中主要種植的是大姜、蘋果,這兩種農產品今年收購價格都不及往年,正好借著這次機會通過網絡打開銷路。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閣街道所有的姜廠都開了網店,有的在淘寶上開店,有的在阿里巴巴采購批發網站上銷姜。記者打開采購批發網,搜索“平度大姜”后就有50多條信息,隨便打開條就有全面的圖文信息,有展示地頭挖姜、工廠加工、成品等照片,其產品有鮮姜、風干姜等,并附有姜廠或者合作社的詳細信息和聯絡方式,并寫明賣家承擔運費。
大姜不愁賣遠銷國外
根據初步估算,受益于網絡銷售,東閣街道20多家姜廠今年一年的生姜吞吐量將超過12萬噸,占全市大姜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楊書光在東閣街道正澗村開辦了規模最大的姜廠,他和妻子分工有序,讓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都要好。“我負責從村子里100多家種植戶手中收購大姜,我老婆負責運營網上的店面。 ”讓楊書光倍感欣喜的是,從今年開始試水網店后,基本上每天都有客戶打電話來咨詢,大姜的銷售地早已不局限在北京、上海、黑龍江以及山東省內,現在他們平均每周都會往馬來西亞、美國出口100多噸的大姜。楊書光告訴記者,美國的訂單對大姜的質量把控很嚴格,只要四兩以上的大姜,對農殘檢測更為嚴格,同樣給出的收購價格也非常可觀,比正常銷售每噸能多出200元到300元。
目前,東閣街道的20多家姜廠,像楊書光一樣都嘗到了網絡銷售帶來的好處,目前網絡引來的國外訂單占到了總訂單的一半。據朱先江介紹,除了歐美、中南亞的國家外,現在中東地區也成為了平度大姜的主要銷售地,其中巴基斯坦、沙特的訂單最多,生意最好的姜廠一年就能出口8100噸大姜。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