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青島市做好改革“加減法”,通過精簡審批事項、減輕企業經濟和思想負擔、主動靠上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創造機遇和贏得先機。
青島市李滄區九水東路李滄工業產業園的青島麥迪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生物制品、保健制品研發和醫藥研究的創新型企業。“以前辦企業登記注冊,要跑環保、消防、食品藥品生產許可等部門辦手續,一圈下來要兩三個月。現在前置審批取消,最快只用兩天就全辦下來了。”企業負責人楊金波感慨說。
青島市經信委主任項陽青說,青島市加大了簡政放權力度,出臺了行政審批全流程改革方案、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重點項目審批綠色快速通道等意見,調整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規范事項名稱、設定依據、辦理流程、辦結時限等要素內容。
比如,通過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并聯壓茬審批,青島市將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14個政府部門的420項法定申請要件,削減至237項、壓縮43.7%;10個壟斷性經營服務中介機構的49項法定申請要件削減至25項、平均壓縮60%。
統計顯示,目前青島市級行政權力清單精簡55%。工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18個工作日,企業登記注冊平均辦理時間1.39個工作日,處于全國領先水平。2013年和2014年,青島工業投資總量均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近年來,青島市為激發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穩定經濟增長,開展了大范圍的減負行動。一方面,為企業思想“減負”,鼓勵企業敢“吃螃蟹”、向改革創新要效益,為企業營造寬松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經濟“減負”行動,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落實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統計顯示,2013年以來,青島市各部門共為企業減負達208.8億元。
與此同時,青島市還加大了服務力度,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同時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引導企業順應市場形勢。
大企業直通車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是青島市首創的服務企業發展“招牌”措施,并于近年來不斷完善。項陽青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大企業直通車辦公室辦理服務事項59件(次)、協調直通車成員單位辦理服務事項26829件(次)?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近年來也順勢而為,搭建了“互聯網+小微企業服務”云平臺,目前累計注冊用戶1.21萬家,已完成服務對接10.4萬戶次?。
今年6月份,“互聯網+小微企業服務”云平臺又推出為期3個月的“金牌服務”雙搶惠活動。截至9月底,促成供需成交192件次,總訪問量近10萬次?。
與此同時,青島市結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出臺“中小微企業轉貸引導基金”等16項財政政策,安排市級財政投入87.5億元,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300余億元。今年以來,又先后出臺了“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政策”和“中小企業創新轉型項目補助”。其中,中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共18條,圍繞引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等關鍵環節,提供財政資金3.2億元,年惠及中小微企業1.1萬戶以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項目補助目前已完成項目申報及專家評審,年底前資金將撥付到位。
統計顯示,青島市經濟發展方式正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不斷升級,動力轉換效果逐漸顯現,不斷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實現生產總值659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022.8億元,增長7.1%。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