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節能建筑:讓“好房子”更加低碳環保
自2002年至今,青島建成節能建筑3.46億平方米,減排二氧化碳2690萬噸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我們70%的時間身處于各種建筑之中,但談及建筑的碳排放,鮮少人有直觀的概念。
如果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建筑行業可以說是我國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一棟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建筑材料生產、建筑建設施工、建成后的運行維護三個環節。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統計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三個階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別為28%、1.0%和21.6%。我國建筑全過程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的50.6%。
實現“雙碳”目標,建筑節能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關口。近年來,青島新建節能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由2002年的21.2%上升到2009年的100%,并持續至今。
來自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至今,全市建成節能建筑3.46億平方米,節約標準煤943.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90萬噸,其中2024年全市建成節能建筑1136.42萬平方米,節約標準煤34.7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0.31萬噸。
節能建筑也有“硬杠杠”
所謂“節能建筑”,是指既能減少能源消耗,又不犧牲居住舒適度的建筑。簡單來講,就是讓房子在冬天更暖和,夏天更涼爽,同時還能省電省水。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建筑物的運行能耗約占我國建筑能源消費總量的五分之一。建筑物采取了保溫節能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其在運行期間的能源消耗,降低用能的碳排放量。”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偉說。比如采用高效保溫材料,減少冬季室內熱量散失,降低供暖能源消耗;合理設計建筑朝向和窗戶大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減少人工照明和空調使用時長,從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我國,只有符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才可稱為節能建筑。
其中,供人們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較高。1999年,青島發布了全市第一個地方節能標準——《青島市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節能率為50%。“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青島逐步建立起居住建筑施工圖節能設計審查制度,從設計環節開始對建筑的節能率進行把控。”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節能與產業化中心工作人員說。
在此之后,青島貫徹落實全省要求,居住建筑節能標準逐步提高:從2006年的65%,到2015年的75%,再到2023年的83%,已達到超低能耗建筑的基本能效水平。
此外,寫字樓、商場等公共建筑也有相應的節能設計標準,今年8月1日,山東將在全國各省市中率先將公共建筑節能率提升至78%,青島也將執行該標準。近年來,青島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較高,無論在居住建筑還是公共建筑的節能指標上,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為“好房子”穿上“防寒御熱裝備”
從高空俯瞰,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再過不久,京口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16棟住宅樓將全面實現主體封頂。
作為山東省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標準都是按照“好房子”要求推進,項目除了擁有配套完善的區位等,更重要的是房子更加低碳環保。京口路保障房項目的能耗水平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再降低30%,節能率達到83%。
王蓓是該項目施工圖設計負責人,她告訴記者,京口路保障房項目的屋頂和外墻均采用導熱系數更低的材料,相較于傳統材料,保溫效果更好,同時也可減少外墻保溫層厚度,減少公攤面積。
形象地說,通過種種節能舉措,就相當于給樓房穿上了全套“防寒御熱裝備”,冬天屋內更暖和,夏天更涼快,居住其中更加舒適。此外,在實際居住過程中,業主的用電成本等也會降低,實現為居民省錢、為社會節能。
建筑節能是一筆“大賬”。與不節能的傳統建筑相比,節能建筑因采取多項節能措施,投資會隨之增加,但如果從長遠來看,節能投資可以回收,并在住宅壽命期間受益。例如,節能建筑的制冷和照明成本,相比傳統建筑可降低30%至50%,尤其對商業建筑來說,節能可大幅提升經濟效益。
青島還打造閉合式建筑節能監管體系,“重點抓好設計、審查、施工、驗收等環節,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在設計階段編制建筑節能設計專篇,強化施工圖節能設計標準審查,讓建筑節能效果實實在在落地見效。”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節能與產業化中心工作人員說。
在“雙碳”目標和“好房子”理念的指引下,青島的民用建筑正朝著更低碳、更健康的人居環境目標迭代升級。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