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平度店子鎮打造特色農谷小鎮 古村落歷史悠久

2017-10-23 09:05:06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光影

原標題:【特色小鎮行13】平度店子鎮:柴扉今猶在 碧水繞古村

驅車行駛在店子鎮的鄉間小路,秋風習習。陽光穿透樹葉灑下斑駁,近處黃色的玉米地擦身而過,遠處蔥郁的綠和藍天白云相襯,宛若走進一幅鄉土風情的油畫。

店子鎮毗鄰青新、濰萊兩條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是遠近聞名的傳統歷史商埠。

2016年5月,全國首個國家級農業公園項目正式落戶平度市店子鎮。一個依托原生態山林、百果園和濕地資源,打造以休閑創意農業、膠東民俗、生態旅游為特色的農谷小鎮將在這里“生根發芽”。

\

茶山蔥郁,宛若屏障。

農谷小鎮位于店子鎮東部,占地3平方公里,東起茶山,西至李甲路,南起老山,北至夾板山,主要包括琥珀楊家、上洄村、下洄村和老山四個村莊周邊區域。小鎮的4個村莊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歷經風雨滄桑,有的仍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有的卻是煥然一新的景象。

下洄村原名“拐溝王家”,明洪武二年,川籍王姓移居此處建村,因處雙山河拐彎處,取名拐溝王家。1308年,村子被洪水淹沒,遷至雙山河水流回旋處,因處下游取“下”字,因水回旋而流取三點水加一個回旋的回即“洄”字,定名為“下洄”。

走進下洄村,民居排列整齊,被粉刷成鐵銹紅的外墻在藍天綠樹的掩映下寧靜祥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魅力盡顯。據村委主任王學福介紹,這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新農村將在10月底揭開面紗。

穿過雙山河,便來到上洄村。和下洄村呈現的現代化美麗新農村的氣質不同,上洄村則渾身散發著舊時光的味道。上洄村三面環水,東面靠山,從高處俯瞰,河水蜿蜒,林木蔥郁。上洄村的建村時間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如今村子里也有多處百年古村墻古驛道和百余處清末民初的古院落。

\

下洄村的老宅子。

走進村子,馬扎上坐著曬太陽的老人、墻根的苔蘚、從門前堆積的柴堆里綻放的牽牛花、樹上的鳥叫、池塘里的蛙鳴、農戶家的雞鳴犬吠……這一幅幅或靜或動的時光剪影,讓人流連忘返。店子鎮工作人員代云云介紹,與別處的土屋不同,上洄村的老屋都是用石頭砌成外墻,用土脊砌成內墻,用青瓦作房頂,冬暖夏涼,堅固耐用,才得以保存至今。

簡單,淳樸,厚重,一間間老屋寫滿了上洄村百姓幾百年來的生活印記。代云云告訴記者,村子里像這樣保存比較完整的老屋有五百余間,依托這一資源正在申報山東省傳統村落。為了讓傳統古村落煥發生機,還將對這些老屋進行修復,修舊如舊,打造成古香古色的民宿,發展民俗旅游。

村子的西側,有一處聳立的石門,名為福地門。石門由一塊塊200多斤重的條石組成,門洞高3米,寬2.5米,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其實上洄村原有四座這樣的大門。明末清初,為了防范山寇流匪侵襲,村莊四周修建了圍墻,并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建了大門:東門桃園門、南門向陽門、北門永慶門、西門福地門。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如今,村四周的圍墻基本被拆除,殘存的青石墻基依舊能看出往日的痕跡,四座大門保留下來的只有西門福地門了。

店子鎮優美的生態環境,尤以茶山風景為勝。由此,國家4A級景區茶山風景區也就成為了農谷小鎮發展的核心。驅車駛往茶山,原來的村村通水泥路全都變成了瀝青混凝土路面。“以前開車走過,塵土飛揚,現在可好了!平度開始建設旅游大環路,以后去天柱山、茶山、桃花澗、云山觀等主要旅游景點更方便了!”司機師傅感慨。說話的功夫,便來到茶山山腳下。遙望這座“膠東明珠”,滿眼盡是綠色。

山、石、林、花、果、河、湖、泉、瀑、寺;狀元井、古蛇洞、犬塔忠魂、蚧蝎斗法、高臺點將……茶山的每個景點都有或凄婉或優美的傳說故事。

“國家農業公園不是傳統的農家樂和鄉村游覽,而是一種把田園生活體驗融入農耕文化、科研文化、鄉土文化的全新旅游模式。”農谷小鎮項目負責人孫曉明介紹,按照規劃,農谷小鎮劃分以雙山河為核心的農耕文化體驗帶,以省道219為骨架的現代農業展示帶和以綜合體驗為主的核心示范區、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產業引領區、以聯動發展為特色的輻射帶動區,共規劃22個大項、40個子項目,正在按部就班地推動。

鋪開農谷小鎮規劃圖,3萬畝茶山山脈綿延,與雙山水庫毗鄰,雙山河蜿蜒40公里;依著青山綠水,以黃楊路、李甲路、雙山河景觀水系、旅游集散中心、自駕車營地、鎮東部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為基礎配套,茶山民俗村項目、茶山現代休閑農業、體驗農場、葡萄酒莊園等產業項目林立,一個以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為特色的小鎮呼之欲出。(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孫京信 文/圖)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