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民提的禮儀準則“貼地氣”
昨天,青島市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巡講正式啟動,首場巡講活動的四位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道德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觸手可及;道德不是口頭說教,而是具體行動。 6月2日,青島市文明辦與青島早報聯合推出了“文明有禮青島人”欄目,尋找身邊的“文明達人”和“文明家庭”,20天時間,市民不僅積極向欄目推薦身邊的“文明達人”,還從各種生活細節出發,提出了數十條“貼地氣”的禮儀準則。
市民積極為文明禮儀定標準
“我覺得應該給文明禮儀制定一個具體的準則,可以在具體行為上給大家一個指導。 ”家住市南區汶上路的陳高松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說,他經常參加一些活動,出門坐公交車,參加朋友聚會,經常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現象,同樣也能看到一些很有禮儀的人和事。 “比如過馬路,很多右轉的車,雖然不用等紅燈,可看著有人過馬路,也不肯讓行,按著喇叭往前蹭,很危險也不禮貌,我覺得應該好好提醒宣傳一下禮讓斑馬線;相反,飯店就餐時大多數客人都能打包,這就是文明的表現。 ”陳高松說。
近日來,早報收到多位市民的郵件和電話,其中不乏為青島文明禮儀而制定具體行為標準,有的是交通出行方面,包括不要爭道搶行、變道要打轉向燈、規范停車等;有的是遵守公共秩序方面,包括保持環境潔凈、公共場所不吸煙等;還有的是旅游購物方面,包括景區內不亂涂亂畫、尊重當地風俗等。
為身邊“文明達人”豎大拇指
連日來,多位讀者為欄目提供線索,推薦自己身邊的“文明達人”。 “我們院子里有位年輕人,每天早晨都主動把樓下的空地清掃一遍,現在這樣的年輕人不多呀。 ”署名王春麗的讀者給早報發來郵件講述了身邊鄰居的文明事。王春麗說,她居住的居民區是一片老樓,每棟樓包括三四個單元,她早晨上班時,經常看到一名20多歲的女孩,拿著一把掃帚清掃樓院,“我覺得不隨便亂扔就是一種美德,能主動清掃環境,更值得我們點贊。 ”
此外,還有不少讀者向早報推薦馬路上禮讓斑馬線的駕駛員、路口上的公共文明引導員、主動讓座的陌生人,大家紛紛為這些人物和故事豎大拇指。
市民心中的文明禮儀標準
●行車路上不要爭道搶行,按秩序行車
●夜間行車時關閉遠光燈
●不要把車內雜物丟出車窗
●遇到斑馬線請禮讓行人,遇到水坑請慢行
●不要把車輛亂停亂放
●聚餐時請長者先動筷,公交車上主動讓座
●公共場所保持安靜
●公共場所不要吸煙
●外出聚餐適量點餐,避免浪費
●出入公共場合穿戴要得體
●聽音樂會或開會請提前把手機關機或靜音
●景區內不要亂涂亂畫,應保護文物古跡
●外出旅游要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要嬉戲吵鬧
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巡講昨啟動
昨天上午,青島市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巡講啟動儀式在城陽區流亭街道社區中心拉開序幕。啟動儀式上,城陽區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巡講團的四位成員作了精彩報告。他們中有榮獲全國首批五星級志愿者并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好隊長李延照;有多年如一日守護著夏莊青山綠水的 “森林衛士”王寶全;有在工作崗位上堅守一線、默默奉獻的“大國工匠”寧允展;也有照顧植物人兒媳十一載的九旬老嫗矯愛法。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但他們的事跡卻感人肺腑,詮釋著道德的真諦。
據悉,青島市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事跡巡講,是青島市文明辦為積極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結合“感動青島”道德模范、文明市民評選組織開展的系列活動。據悉,各區市將分別在本轄區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中選擇事跡感人、可學性強的模范組成巡講團,深入社區、機關、學校、部隊、企業、村鎮開展巡講,預計全市巡講將達到100場以上。
李延照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主任
災難面前有他的身影
他組織帶領志愿者參與國內外大小救援289次,救助4500余人。參與過玉樹、彝良、雅安、魯甸的抗震救災;甘肅天水泥石流救援;北京“7·21”水災救援;以及青島周邊的山地、水域、道路事故、城市搜尋等救援任務。
王寶全 城陽區夏莊街道農業辦工作人員
多年如一日守護青山綠水
2008年9月,王寶全從部隊士官轉業到夏莊街道農業辦公室,負責護林防火工作。他是生活中的慈父孝兒,也是工作中的英雄鐵人,多年如一日守護著夏莊的青山綠水,他就是“森林衛士”王寶全。
寧允展 中車四方車輛鉗工高級技師
從業26年扎根生產一線
從業26年來,寧允展扎根生產一線,主要從事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研磨裝配工作。他打破制約國內高速動車組轉向架制造瓶頸,為高鐵列車的高品質制造作出突出貢獻。
矯愛法 城陽區上馬街道北程社區居民
九旬婆婆照顧兒媳12年
九旬老嫗矯愛法30多年來獨自拉扯三個兒子長大,好不容易看到孩子們成家,還沒來得及享清福,二兒媳陳吉愛突遇車禍,一夜間成了植物人。老人拿出了年輕時的“堅強勁”幫兒子照顧兒媳,這一堅持就是十二載,用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小小家庭的“一片天”。
“文明有禮青島人”欄目開通郵箱qdwenming@126.com,你可以將身邊的“文明達人”和傳承好家風的 “文明家庭”故事或線索發給我們。同時,也可以將你心目中有教養、懂禮儀的舉動和行事規范,以漫畫或文字的形式發送給我們,我們將挑選其中的優秀作品刊登在《青島早報》上,讓大家一起“共話文明”。郵件中請留下姓名、電話,以便聯系。
本版撰稿 記者 于順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