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已發現鳥類增至393種 觀賞候鳥可以去這些地方
5月13日是世界候鳥日。記者從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島境內已記錄有鳥類19目58科114屬393種,不僅有大天鵝、灰鶴、蒼鷹、燕隼、雕梟、巖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包括丹頂鶴、白鸛、黑鸛、金雕、遺鷗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珍禽。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
“青島山海相依、植被繁茂、濕地類型多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特別是東部沿海山區森林、膠州灣、大沽河、城陽墨水河、白沙河濕地,每年春秋季節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過境。”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孫大慶告訴記者,“這些鳥類,對保護和維持島城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1—2種新珍稀鳥種被發現
通過保護和環境修復,在青“存檔”的候鳥數量不斷增加。“新的記錄不斷刷新,每年都有1—2種新的珍稀鳥種被發現,最新的統計就是393種。”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說。作為島城知名鳥類專家,他對最新發現的鳥類稱得上如數家珍。
“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被發現在大沽河流域筑巢繁殖;國家瀕危一級保護珍禽遺鷗駐留膠州灣洋河口;上千只全球難見的礪鷸集群棲息膠州灣濱海濕地;被認為已經在山東境內絕跡的‘神話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去年發現有8只重返膠州灣西海岸。”王希明介紹道。
黑嘴端鳳頭燕鷗屬于世界瀕危的鳥種,目前全球的數量少于100只。“它遠看外形酷似紅嘴鷗,黃色小嘴的尖端有著一抹黑,潔白的身軀,頭上還戴著一頂‘黑帽子’。”王希明介紹說,這種鳥1937年曾出現在青島,當時鳥類學家還采集過它的標本,后來再也沒發現過,很多人都認為這一鳥類已經滅絕了,直到去年在青島發現了它們的身影。
黃嘴白鷺
?
黑嘴端鳳頭燕鷗
黑臉琵鷺
以上照片由青島市觀鳥協會提供
今年2月6日,青島市觀鳥協會的志愿者還在棘洪灘水庫發現了遷徙至青島的國家一級保護珍禽白尾海雕。白尾海雕繁殖于歐洲及亞洲北部,冬季會南下越冬,在我國冬季常見于大連和北京等地,國內其他地區則較為罕見,此次被發現也是島城第一次對該鳥留下影像記錄。
濕地面積增加生態環境改善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是越來越多候鳥在遷徙途中來青“歇腳”的重要原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青島濕地總面積已超過14萬公頃,比2014年增加了1萬多公頃,其中面積8公頃以上的濕地達到了534塊。
“青島知名的濕地公園,都是候鳥扎堆的地方,像少海濕地公園、唐島灣濕地公園、姜山濕地公園、女姑口濕地公園、紅島濕地公園、桃源河濕地公園和洋河濕地公園等等,每年候鳥遷徙期間,都有很多市民前去觀鳥。”王希明說。
4月29日,青島大學民間觀鳥協會組織的觀鳥活動就吸引了30多位市民參加。當天,在位于膠州市九龍街道生態大道的大沽河河口,市民們觀看到了近5000只黑腹濱鷸和2000多只金眶鸻,在洋河河口拍攝到了灰斑鸻、白腰杓鷸和斑尾塍鷸成群的景象,在位于城陽區流亭街道火炬路的觀鳥點上,彎嘴濱鷸、反嘴鷸、鶴鷸聚集在墨水河河口,甚是壯觀。“之前去青海湖參加過類似活動,這是第一次在家門口觀鳥,在專業望遠鏡里看到反嘴鷸這些只在畫冊上看到的鳥類,太震撼了。”市民葛新慧表示。
據青島市觀鳥協會常務秘書長于濤介紹,2016年,協會共組織了27次觀鳥活動,記錄鳥類235種,記錄極危鳥類3種,瀕危鳥類10種。“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觀鳥隊伍中來,在增長鳥類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護鳥愛鳥意識。”
多政府部門聯手護鳥
為嚴厲打擊亂捕濫獵候鳥行為,市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森林護鳥隊,設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監督舉報。野生鳥類保護執法監管進入常態化軌道,政府各部門職能劃分也更加明確,運行機制日益順暢,市林業局定期會聯合公安、工商、城管、海關、交通運輸等部門,在全市開展集中打擊破壞野生鳥類資源犯罪專項活動,重點檢查飯店賓館、商場藥店、山頭林片以及有關野生鳥類馴養繁殖經營場所、交通物流場所等。
“總體來看,青島涉及鳥類的違法犯罪行為日益減少,每年候鳥遷徙高峰季節,區市各相關部門都會開展護鳥活動,罰沒亂捕濫獵工具,放飛野生鳥類,對保護遷徙鳥類在青島‘驛站’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鳥類棲息地環境狀況不斷優化。”孫大慶表示。
與此同時,鳥類保護工作也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愛鳥護鳥、保護生態成為了青島市民廣泛關心的公益事業,愛鳥團體和組織日益增多。據了解,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城陽區愛鳥之家、青島愛鳥護鳥攝鳥QQ群、青島市觀鳥協會等民間組織都會定期組織護鳥、觀鳥、挽留海鷗等活動。
在市級層面,相關活動更加豐富。青島每年都會舉辦“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競賽”“鳥類保護知識競賽”“白沙河濕地觀鳥”“野生鳥類攝影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陸 波)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