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戶外探險旅游井噴 專業“驢友”揭秘個中危險
近日,青島籍女驢友荊茜茜徒步穿越洛克線遇險身亡一事備受社會關注。無獨有偶,一只驢友團隊在穿越鰲太線時遇險,目前已有2人遇難,3人還處于失聯。記者調查了解到,國內的戶外探游市場在近兩年出現井噴,而專業化培訓、專業組織和領隊的發展,已遠遠趕不上“全民戶外”的需求。
徒步穿越,高估自己的‘倔驢’最容易出事
“徒步穿越一般不會出事,可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強驢’和‘弱驢’都比較謹慎。恰恰是那種有過幾次經歷,說熟又不夠熟、高估了自己的‘倔驢’才容易出事。”
馮雪是一位有著七年徒步穿越經驗的專業領隊,在她看來,事故發生率可能是千分之一。然而,由于季節、天氣、身體狀況和一些突發狀況等變動因素,即使是極為成熟的線路,也能在一夕間致命。“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只成熟的團隊,有信賴到可以托付生命的隊友,穿越中明確分工、共同承擔,遇到問題時能有人幫助下撤。”
不做風險預估,脫離團隊獨自穿越無人區,女驢友荊茜茜無疑是犯了徒步穿越的大忌,馮雪告訴記者,荊茜茜是通過網上發帖臨時組建了3人團隊,而陌生的旅伴是不可靠的,穿越過程中她更是選擇脫離團隊獨自穿越無人區,連一位當地的向導都不請,“從一開始這次旅程的風險系數就很高了”。
回憶起去年的一起青島驢友穿越事故,竟跟眼前的這一起驚人相似。“同樣是穿越洛克線,同樣是臨時組建的陌生團隊。當那位青島驢友發生高反時,陌生隊友沒有一位愿意幫他下撤,他只能一直堅持往前走,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在中途倒下后再也沒救過來。”前人的教訓并沒有產生警醒,這讓馮雪唏噓不已。
馮雪表示,所有高強度的戶外運動都要量力而行、知難而退。越是經驗豐富的驢友,心態反而越平穩,對自我能力有清醒認知。相反,經驗不甚豐富而自我意識太強的人,會鑒于前期的順利而放松警惕,低估了風險。沒經驗、沒團隊的新手們,更應該選擇一些強度低、更成熟安全的線路。
深夜,肺部的咕嚕聲讓人膽寒
對于荊茜茜的直接死因,業內人士給出了基本一致的分析,失溫致死。“長達9天的時間里,在空曠、大風的高海拔地區,人一定會嚴重失溫。”青島巔峰探游俱樂部創始人范國慶指出,旅程中一旦出現骨折,雖不會直接致死,卻會因身體停止運動,在低溫環境下出現失溫而死亡。
“失溫、高反、墜落和迷路是徒步穿越的幾大致死原因。”范國慶說,旅途中最害怕隊友出現高反。究竟有多可怕?范國慶說,戶外必須要倆人住一個帳篷,要隨時監控對方的呼吸。一旦出現高原反應,一呼一吸間肺部會發出重重的“咕嚕”聲,在深夜里尤其聽得人膽顫心驚。“一定不要猶豫,立馬在旅伴協助下撤到海拔低一些的營地,稍作過渡后再下山。高反的發生都是難以預料的,從沒有出現過高反的人,很可能在某個環境下突然就發作了。”
失溫同樣致命。類似骨折、感冒等小問題,都可能帶來運動的停止和免疫力的下降,進而導致體溫失衡。而諸如墜落、迷路等問題,很大程度竟是由裝備落后所造成的。“強度高的線路,我們對人員的篩選是很嚴格的,裝備、經驗和體能必須都要過關。”
馮雪穿越三尖線
“今年元旦穿越大五臺,彼時大雪封山,拖下手套一秒鐘手會直接被凍壞,我們帶的所有干糧,咬一口都是凍掉牙的。”馮雪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她的奇遇,“去年11月穿越三尖線時,露營地被安排在一個20平的小木屋里,總共七八十人,都不敢起身上廁所,怕回來就找不到地方了,冷風嗖嗖從巨大的木頭縫隙往屋里灌。這時候我們發現附近有一塊有遮擋的‘空地’,一部人就跑到空地上扎起了帳篷,一覺醒來,聽到帳篷外有動靜,拉開帳篷竟然迎面對上了一張馬臉!原來這竟是一個馬棚,馬一家三口回家了……”
飲食條件更是艱辛,都有什么呢?范國慶表示,都是扛餓、放得住又便攜的食品,比如榨菜、面條、小餅和馕等,隨身攜帶戶外爐具。“穿越狼塔時,看到羊眼都直了,追了羊群走了四五天才找到了牧民,吃到了羊肉。”
市場井噴VS專業化團隊滯后 戶外探險沒那么容易
5月4日晚上,馮雪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鰲太線救援的最新進展,并感慨“愿平安,另一方面要借鑒,穿完鰲太線大概要金盆洗手了……”,不久又刪除了狀態,怕父母終究會知道。出大事的鰲太線,正是她下個月要前往的目標。
“有些人總想著要征服自然,要挑難度大的、要獨自穿越。其實,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真的太弱了,自然怎么可能被征服呢?心存敬畏,心態謙卑,記住旅行的意義在于感受而不是征服。”馮雪將徒步穿越的魅力概括為“心靈的巨大觸動”“一輩子的體驗”。“壯闊的星河、翻騰的云海和紅透天際的日出,只有在4000米的高原、在廣闊無垠的沙漠和無人區里才是可見的。”在她看來,極險峻之處才有極美的風景。
范國慶在陜西波浪谷
“國內的戶外探游市場在近兩年出現井噴,可以說已經到了‘全民戶外’的時代。但相比需求的迅猛增長,戶外的專業化培訓、專業組織和領隊的發展卻是遲滯的。目前全國擁有登山資質的專業領隊大概只有9000人,青島最多30多個。”范國慶表示,擁有登山證和救護證是衡量專業領隊的基本標準,而配備這種專業領隊的戶外俱樂部,全青島也就20來家。“搞戶外的人特別多,但具備專業知識的人非常少,很多人根本沒有基本常識就直接去穿越了,這是很可怕的。”
救援同樣存在不專業的問題。“對一個嚴重失溫的人來講,其實需要先到低海拔避風位置停留一天,等體溫正常后再抬下山。但是荊茜茜從被發現到送上救護車,其間基本沒有停留,可能會間接加重病情。” 范國慶說,目前國內戶外救援主體是民間組織,其中大部分是不太專業的小機構。徒步線周邊居民很多都以地接、向導和救援為生,大部分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
徒步穿越要警惕:
1、有能力的話,買最好的裝備吧!戶外拼到最后都是在拼裝備。
2、找到成熟的團隊、專業的俱樂部和有經驗的向導,永遠不要脫離團隊獨自行動。
3、出發之前要參加專業培訓,掌握基本運動常識和求生技能。一旦出現骨折、失溫、高反、或迷路等情況,第一時間尋求隊友援助,及時下撤。(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淼淼)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