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垃圾強制分類青島要先行 已在市南區試行四年
近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共同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制定了路線圖,提出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而這其中就包括青島。另外,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在2017年底前制定出臺辦法。而青島早在2013年就在市南區試行了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市南區已在17.7萬戶居民中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覆蓋率達88%。
垃圾分類指導員謝家民檢查分揀垃圾。
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前,將在部分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屆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5%以上。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介紹:“明確實施強制分類的范圍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一共有46個城市,主要考慮這些城市經濟相對發達,市民素質較高,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點示范工作,具備實施條件。”
《方案》提出的46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就包括青島。早在2013年,青島在市南區先行全面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按照“先點后面、連片成網”的要求,整體推進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方案》同時規定,在46個城市中,強制的主體包括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并不包括居民。對此,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馮良介紹,這主要是考慮到居民形成垃圾分類習慣是個漫長過程,應使用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方式。《方案》也提出,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在2017年底前制定出臺辦法,并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的要求。
■青島辦法解讀 看市南區如何實施垃圾分類
4月6日,據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在垃圾分類、運輸和處置三大環節中,分類環節是關鍵點,為此,市南區完善三項機制,促進分類處置規范。
首先,建立大件垃圾免費清運機制,由市南區環衛公司調配專用車輛,依托網格化工作站成立了大件垃圾清運隊,免費為居民清運建筑垃圾等大件廢棄物。同時,實施餐廚垃圾處置監管機制,為此,市南區配備了專用餐廚垃圾收運車,截止到目前,已完成簽約單位1755家。此外,為進一步推進資源節約和再生利用,攜手資源回收公司設立廢舊衣物回收試點。
據市南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周愛清介紹,餐廚垃圾在經過門店源頭一次分揀和物業二次分揀后,會由密閉的餐廚垃圾收運車統一運走。而在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廠之前,收運工和司機還會再檢查一遍。在處理廠會進行第四步分揀,最后將沒有問題的餐廚垃圾進行厭氧菌發酵處理,產生沼氣再提煉油脂作為能源利用。目前市南區每天收運餐廚垃圾達到46噸,占全市餐廚廢棄物收運量的1/4。
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香港中路的綠島花園小區,有一個“垃圾分類收集投放分揀物資回收站”,里面擺滿了灰色、綠色、藍色等各種顏色的垃圾桶。綠島物業經理姜荃告訴記者,實施垃圾分類最大的瓶頸是“習慣”。綠島花園小區居民陳愛玲也深有感觸:“以前家里所有垃圾都是一個袋子扔下去,現在垃圾分類放,習慣了也就不覺得麻煩。”
從“混搭”到分類,對于這幾年的變化,作為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謝家民都看在眼里。“居民不會垃圾分類的話,指導員會當面指導。”謝家民告訴記者。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報道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