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3號線南段開通,暨山東省內首條地鐵全線貫通之際,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也運營一周年,截止2016年10月,3號線北段累計運營里程77.4萬列公里,列車運行圖兌現率始終保持100%,列車正點率高達99.98%,各項運營生產指標均遠優于國標要求。北段的開通與安全運營電子實驗室幫上了大忙。
3號線北段開通之初,運營公司便想搭建一個專攻電器件的平臺,結合北段目前的檢修生產實際,車輛部的主要負責人們決定先從故障較多的PIDS系統,即乘客信息顯示系統(如車上的電視、廣播等)著手成立電子實驗室。電子實驗室全稱電子研發與檢修實驗室,隸屬于青島地鐵車輛部技術安全室,于今年5月開始籌建,8月23日正式啟動,以服務檢修生產為宗旨,兼具電子研發和電子檢修職能。成立至今,已初步搭建起電子工裝研制、電子故障診斷、電子知識培訓三大平臺。
地鐵車輛的電子故障多種多樣又非常隱蔽,有些偶發故障更是難以預測,也很難捕捉到,常規設備難以完成診斷,只能定制特殊維修工具或設備,也就是工裝。目前為止最出彩的成果是電子實驗室人員自主研制的“電客車調試專用控制器”、“上位機控制裝置”和“電客車PIDS試驗臺”三種工裝。因為它們標志著青島地鐵已“初步具備了集成電路硬件、軟件及上位機軟件的自主研發能力,即具備了小型電子工裝的研制能力。”當前電子實驗室研發的三個工裝都已應用于檢修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一塊集成電路板,價格可能幾萬到二三十萬,我們自己做只需要幾千。這種成本的節約等地鐵多條線路開通,形成線網后就非常明顯了。因為到時這些部件的故障率會很高,每年的維護會產生很大費用,少的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地鐵運營分公司車輛部經理劉丙林認為。
截止2016年10月,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累計運營里程77.4萬列公里,列車運行圖兌現率始終保持100%,列車正點率高達99.98%,各項運營生產指標均遠優于國標要求。“有了這些工裝,前面所說的偶發性故障便能通過在試驗臺24小時運行來捕捉,疑似的故障件、不成熟的報站系統,都可先在試驗臺上進行診斷、實驗。該試驗臺自研發后,先后進行過近20多次測試,排除了多項故障,較大的提高了檢修效率。”車輛部經理劉丙林介紹,類似電子實驗室的這種機構,國內同行們都在搞,形式不同,但大多都是在運營三年左右開始,青島地鐵僅運營一年,跟人家還有一定差距。所以,他認為電子實驗室測、查、修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再逐漸把攤子鋪大。”下一步,電子實驗室還將研發車門實驗臺,空調控制器實驗臺等,繼續積累經驗技術、儲備人才,爭取早日搭建起“電子故障修復”平臺,為青島地鐵運營保駕護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單菁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