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遼寧丹東中朝邊境國際壩7號界碑
國慶假期,青島的閆先生帶著7歲的女兒又一次奔赴邊境尋找國界碑,圓女兒與國界碑合影的夢想,而這一切源于3年前長白山一行偶遇國界碑開始。“我不知道咱們國家有多少國界碑,我的目標是讓女兒與盡量多的國界碑合影,這是我和女兒的最大愿望。”軍人出身的閆先生一家有著濃厚的國界碑情節。
2016年10月1日,遼寧丹東中朝邊境國際壩8號界碑
5歲女兒爬上黃山頂
閆先生的女兒閆一雯現在在青島市北區東勝路小學上二年級,2009年出生的她因為是早產兒,最初身體素質比普通孩子要差一些。“我記得三歲之前,非常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要去醫院輸液。”閆先生感覺自己需要做些事情改變女兒的身體狀況,于是他想到了爬山。
在女兒三歲的時候,閆先生就開始帶著她先是從青島附近的小山爬起來,慢慢地開始爬省內的名山,例如蒙山、云門山,后來出省爬云臺山、九華山和黃山。“剛開始爬山的時候,孩子也是感覺累,不想爬,我們就給她點獎勵鼓勵她爬。”閆先生稱,自從開始爬山,女兒的身體結實多了,很少去醫院。
閆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帶著5歲女兒爬黃山。“黃山非常陡,咱們成人爬都很困難,我女兒自己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在半路,閆一雯感覺非常累,不再愿意爬了。閆先生看到從身邊經過的挑山工,就對女兒說:“你看那個挑擔子的老爺爺都能爬上去,你堅持一下也可以爬到山頂。”在言語的激勵下,女兒最終爬到山頂。
長白山偶遇國界碑
2013年7月份,閆先生帶著女兒閆一雯去吉林爬長白山。“那天天氣不好,我們是從西坡上去的,快到上邊的時候天上開始下雪。”閆先生稱在路上,他遠遠的看到了國界碑,心里非常興奮。因為他上一次見到國界碑是1998年,那時馬上從軍校畢業的他到延吉,在那里他第一次見到國界碑。
埋藏在心中許久的激情,竟然在又一次看到國界碑的時候迸發。“那時一種莊嚴感,內心充滿著自豪,特別我是軍人,更有著特殊的感情。”閆先生稱,那次爬長白山,因為天氣原因,女兒確實有點堅持不住。
“你看,那里有國界碑,咱們必須要爬上去看看。”閆先生指著遠遠地國界碑給女兒看,此時4歲的女兒心中并不知道國界碑,但知道自己之前沒有見過。一邊拖著,一邊扶著,父女兩人來到36號國界碑旁邊。看著花崗巖的國界碑,上面莊嚴的國徽,紅色的“中國”漢字,這一切讓閆先生內心澎湃。
“這是國界碑,是兩個國家的分界的標志,國界碑的這頭是我們國家,那頭就是別的國家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祖祖輩輩的英雄用生命換來的。”說著說著,閆先生內心突然有個想法,他想帶著女兒找到中國所有的界碑,與國界碑合個影。
與國界碑合影圓女兒愿望
自從有了這個想法,閆先生就開始從網絡上尋找各種關于國界碑的資料,將找到的國界碑都標注好地址,籌劃著下一次尋找國界碑之旅。2015年,他帶著女兒閆一雯來到祖國北端的黑河和滿洲里,因為這邊有中國和俄羅斯國界線上的國界碑。
“有的國界碑很好找,其中一個就在滿洲里廣場上,是一個風景區。但是有的國界碑找起來就很麻煩了。”那一次,他們來到二子湖找到了位于水中的國界碑,讓女兒遠遠地和國界碑合影。
有一個國界碑在從黑河到五大連池之間的一個村子里。為了找這個國界碑,閆先生特意從高速公路上下來,一路打聽地找到了那個村子。當他向當地的一個大爺詢問國界碑地址的時候,大爺疑惑的問他:“你找碑界干什么?”“帶孩子看看,讓她多了解一下國界碑的故事。”那個老大爺聽完瞬間豎起了大拇指。
有一次,閆先生女兒所在的學校組織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最難忘的一件事,他就把女兒和國界碑的合影給學校發了過去。這個特殊的作品贏得學校老師的贊揚,這讓閆一雯對國界碑更加感興趣。從此之后,她經常問閆先生:“爸爸,咱們什么時候再去看國界碑啊。”現在的閆一雯對于國界碑的知識了解的比很多大人都多。
今年國慶假期,閆先生再次帶著女兒到丹東,尋找邊境的國界碑。“我們已經和十多個國界碑合影了,女兒非常高興。”3日晚上,閆先生稱他們正在尋找更多的國界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洪雷 實習生 揭丁諾)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