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網約車司機掌握個人信息 乘客想維權又怕撕破臉

2016-04-11 23:50:26
責任編輯:亞麥

使用叫車平臺出行,如今成為了許多市民的首選,專車、快車、拼車,要方便有方便,求服務也能得到優質的服務。不過,隨著從業者的增多,服務質量良莠不齊,近期本報熱線接連接到投訴,平臺叫車受產生糾紛遭遇騷擾。更讓當事人糾結的是,司機掌握了他們太多的個人信息,讓他們想維權又怕維權。對此,市民以及相關部門都呼吁叫車平臺能夠隱藏手機號碼,以此保護乘客利益。

●案例1

中途甩客,暴躁司機還要打人

\

4月6日傍晚,那時正在下雨,市民王女士和3名順路的朋友從萬象城出發,通過叫車平臺叫了一輛快車,目的地是市北區。很快他們就上了車,在司機得知他們中有人要中途下車,司機立即生氣了。“他說不愿意干中途下人的活,影響接單量,少掙錢。”王女士說,聽了這番話他們也很生氣,就跟司機爭執了幾句,“司機問我們,是不是想給他差評?我們說是,司機立即停車,讓我們下車。”王女士說,這時候車剛剛來到幾百米外的401醫院附近,就被全趕下車了。

乘車的4人先后下車,沒想到司機直接開罵了,“他嫌我們關車門太用力,聲音太大了。還要下手打關車門的朋友,我們人多拉住了他這才算完。”王女士說,他們隨即投訴了這名司機。4月8日,他們等來的是一通相關人員而非司機打來的道歉電話,還有50元的賠償。“我們要求開除這名司機,結果掛了電話就收到了大量騷擾短信。”王女士的手機里還存著這些信息,在8日上午10時03分,這個時間點就收到了數十條短信。“我再聯系那個道歉的人,告訴他被騷擾了,他落實情況說司機不承認,但從那之后就沒再收到類似的短信。”

●案例2

未及時付款遭司機公開信息

謝女士在2015年12月24日打車遇到了過一件麻煩事。據了解,她每天都會用叫車平臺叫車,但沒有綁定銀行卡立即付款,而是需要手動操作付款。謝女士有時候在結束用車時就付款,也有時會等到第二天再用時付款。這次用車她忘了立即付車費,第二天,她的手機接到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由于不認識這個號碼,就沒有接聽。不久,有人加她微信,“上來就說,‘不付車錢就等著’。這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是打車的司機,這次打車總共10多塊,當時正好在忙,隔了一小時忙完之后付款了。”打車竟然遭到司機威脅,謝女士很不滿,于是給這名司機1顆星的差評。

在這之后,謝女士就開始接到陌生人打來的電話,紛紛譴責她“欺負專車司機”。“有一次一個大哥給我打來電話,跟我說干專車司機不容易,不能故意欺負他們,打抱不平才給我打電話講講理。這次我詳細問了問情況,原來有一名專車司機把我的電話發布到他們的群里,還說我不付錢欺負他們。”謝女士將前因后果向這名來電話的男子講了一遍,請他向其他人解釋一下,隨后她也向叫車平臺公司投訴,騷擾電話就漸漸沒有了。

●案例3

遭“人肉”無奈換手機號

近期,同樣因為沒有及時付款,市民小張也遭到了騷擾,甚至還被“人肉”出具體的信息。“打車之后沒有立即付款,因為關聯的銀行卡里沒錢了。司機給我打電話時我正好在開會,沒有及時接聽。司機就連續打來30多個電話,手機都沒電關機了。”開完會,小張與司機取得了聯系,兩人就爭吵起來,對方讓指責他要“賴掉車費”,小張覺得這名司機小題大做,付了車費后,同時向軟件公司投訴這名司機。

讓小張恐懼的事情發生了,很快,司機再次打來電話,“上來就直呼我的名字,還說出我的工作單位、身份證號,威脅‘給我好看’。”小張考慮到那名司機花費力氣“人肉”一個打車的乘客,就有可能做出其他的過激行為,再三考慮之后,決定換掉使用多年的手機號。“經常打車,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事情,想想真的很嚇人。但又不敢跟這樣一個較真的司機計較,惹不起只能躲著了。”小張無奈地表示。

●分析

隱私“暴露”不敢“撕破臉”

打車遭遇“奇葩事”,記者采訪中還搜集到不少。有一位市民遭到一名司機的瘋狂騷擾,短信、電話輪番上陣,起因是這名司機收到了差評,“但差評并不是我給的。”還有市民在用車過程中遭遇車禍受傷,叫車平臺公司一直不出面解決問題,就讓司機與他們聯系處理,“我們想要按照乘客與租車公司的關系處理,但司機就想讓我們謊稱是朋友關系幫他走保險,我們又不想跟司機鬧僵了,事情就一直拖著沒解決。”

11日,島城大學生小王在打車時還和司機發生了摩擦,起因是路線問題,對方對他進行言語威脅。“因為我拍他的車想要投訴,發生了爭執,幸虧學校的保安大哥幫忙。”小王說,他報警求助,得到的答復是消費糾紛,沒法處理。

記者在采訪中,試圖與帶給這些市民麻煩的司機聯系,飽受困擾的乘客們均毫無例外拒絕提供對方信息。他們有著共同的擔憂:不知道這些“較真”的司機是干什么的,但知道對方掌握了自己的信息,諸如手機號碼、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

據了解,日常生活中市民常用的滴滴、快的、優步以及一些專門接送機場等地的叫車平臺,都曾發生過類似事件。有的市民希望向軟件公司投訴,并要求辭退司機,后來發現“被開除的司機”仍在接單,“后來也想通了,如果司機知道乘客的信息,那么這種惡司機肯定會有,即使被投訴、辭退,也大不了從這家軟件公司換到另一家。這種人真的不敢去惹,他們知道那么多,把他們惹惱了,可能麻煩更大。”一名遭受這種麻煩的市民向記者坦言,在向軟件公司投訴的過程中,因遭受騷擾已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權衡利弊,還是選擇息事寧人。

因為司機態度不好而給出“態度惡劣”評價的市民趙女士,遭到了司機打電話辱罵,她認為,叫車平臺“應該是種不可替代的趨勢”,確實提供了便利,但“軟件公司還是應該主動限制那些態度惡劣的司機,不讓這種人傷害了這個行業。”趙女士表示,隱藏乘客的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避免類似事件出現。

●呼吁

隱藏中間號保護乘客司機隱私

市民們打車上的擔憂并非個例。隨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俗稱專車)市場規模的迅速增長,安全狀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3月25日,中國消費者報社聯合山東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10省、市消協組織發布了《2016年專車消費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45.05%的受訪者表示在乘坐專車時“擔心安全問題”,有12.87%的受訪者在乘坐專車時或之后,遭遇過專車司機語言、電話或短信騷擾。有74.75%的受訪者認為,叫車平臺公司有必要隱藏乘客的真實手機號碼,改用虛擬號碼,以保護乘客的個人信息。

該報告顯示,專車平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向謀求以“安全+服務”取勝,但各專車平臺在安全保護方面平均僅得74分。其中,神州專車安全保護力度最大,得最高分95分(滿分為100分)。滴滴專車、易到專車和UBER專車得分分別為71分、68分和62分,安全保護措施有待進一步改進。為此,10省市消協組織提出的安全建議中就包括加強車輛和司機準入的同時,呼吁各專車平臺通過技術、管理等手段做好乘客手機號、信用卡賬號等信息防范工作,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等隱私權不受侵害。

將司機與乘客“隔離”,杜絕司機根據乘客信息施展騷擾,已經有叫車平臺行動起來。11日記者聯系神州專車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為了保護乘客隱私,用車乘客與司機將使用虛擬號碼聯系,該號碼只能司機與乘客在行程進行中撥打,行程結束即失效,之后雙方可通過客服電話聯系。而Uber中國區已經在北京使用系統提供的中間號碼連接乘客和司機,滴滴出行也于去年年底在天津地區上線試運行虛擬電話“接駕專線”聯通乘客與司機。(半島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 劉俐)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