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孩子缺少閱讀興趣 家長應當做榜樣“共讀”

2016-04-02 10:11:59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光影

4月1日是愚人節,很多人都知道,但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卻很少有孩子或家長知道。“國際兒童圖書日”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為了紀念安徒生的誕辰而設立的,旨在喚起人們對于讀書的熱愛和對兒童圖書的關注。昨天,記者在島城圖書館、小學和一些書店調查發現,孩子缺少的不是圖書,而是閱讀圖書的興趣與方法。接受采訪的42名小學生家長中,將近一半的家長表示,自己對閱讀的興趣不如孩子。教師提醒,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需要家長當榜樣。

書店>>>

家長孩子放學后“共讀”

昨天下午放學后,記者來到新華書店市南區店二樓,看到10多名家長帶著剛剛放學的孩子,坐在書店圖書角里讀書。其中一名10歲男孩的家長李先生表示,兒子性格活潑好動,不太喜歡讀書,自己只要有時間,就帶著孩子來書店一起看書,希望能夠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愛上閱讀。旁邊6歲的小女孩艾米,雖然還沒有上小學,但她拿著一本童話書讀得津津有味,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向坐在對面看書的媽媽請教。艾米的媽媽蘇女士說,她并沒有刻意教女兒認字,只是孩子從小喜歡聽故事,她經常指著圖畫書,一個字一個字讀給孩子聽,沒想到孩子竟然將書上大部分字都記住了。

圖書館>>>

周末接待2000多小讀者

記者從市圖書館了解到,此前他們的少兒借閱室上架各類兒童書籍6萬冊,平時每天有四五百名小朋友前來借閱圖書,周末最多時,來借閱的小讀者高達2000多人,其中有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也有馬上要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長對孩子“泡”圖書館非常支持,經常有家長專門開車從很遠的地方送孩子來借書。

學校圖書室>>>

組織“換寶”看更多的書

“我們學校圖書室里適合孩子的書籍有上萬冊,而且我們每年還會更新10%左右的書籍,孩子在學校根本不缺書讀。孩子們在學校要上課,自主閱讀的時間主要在家里,需要家長的引導。”記者昨天探訪了島城多家小學的圖書館,四方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方娜老師說,學校圖書館采取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借閱和以學生為單位的個人借閱兩種形式,書籍在孩子手中“漂流”大概1個月的時間,孩子讀書后會在書籍后面的閱讀卡上填寫讀書心得。除了在學校讀書外,孩子們的家里也不缺少書籍。方娜表示,學校還經常組織孩子開展“換寶”活動,把自己家里的書籍拿到“換寶”活動現場交換,讓孩子們能看到更多的書籍。

多數家長青睞名著和作文選

【調查】

昨天下午放學時,記者在四方實驗小學、德縣路小學、大學路小學等島城多家小學門口采訪了42名小學生家長,其中17名家長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但只有1名從事出版工作的家長知道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記者了解到,國際兒童圖書日也是丹麥兒童文學大師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4月2日,安徒生大師都會在全球無數小朋友的閱讀中 “重生”。1967年4月2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把安徒生誕生的日子確定為 “國際兒童圖書日”,以喚起人們對于讀書的熱愛和對兒童圖書的關注。

記者在島城多家銷售兒童書籍的書店采訪時,發現大部分店員對國際兒童圖書日也不了解。他們表示,來書店買書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一般會在世界讀書日或者六一兒童節時,對兒童書籍進行宣傳和促銷。

“我女兒從兩三歲還不認字時就喜歡看書,一本<動物界十萬個為什么>翻來覆去看過七八遍,記得書上大部分的動物知識,我們這些大人看著都佩服。”記者采訪42名小學生家長時,有20名家長承認,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已經超過了自己。從事市場營銷的孟筑先表示,自己平時工作太忙,除了一些關于市場營銷的工作用書籍外,確實很少看書。有時候11歲的女兒看了世界名著后找他討論,常常會把他問倒了。“我現在腦子里能記住的書籍,都是高中或者大學時看的,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我看過的書籍屈指可數。”在家當全職太太的鄒志暉說,自己每天跟朋友聊天或者刷微信朋友圈,浪費了很多看書的時間,而女兒每天放學后,最大的愛好就是拉著媽媽一起看書,有時候學校還組織孩子和家長 “同看一本書”活動,有很多書她都是為了孩子才去看的。

哪些是家長心目中的好書?42名小學生家長中,有23名家長認為是世界名著,還有11名家長認為是小學生作文選,8名家長認為是《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書籍。記者在現場采訪了7名家長的孩子,只有兩名孩子選擇了世界名著,其余的孩子們更喜歡漫畫或者笑話。“我兒子的作文總是寫不好,老師讓孩子多看課外書,提高寫作水平,但兒子總是看漫畫。”家長馬強說。記者了解到,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大部分家長給孩子買的書籍主要是繪本或者圖畫書,但上小學后,他們購買的主要是作文選等輔導書。

【聲音】

讀書需要氛圍更要持之以恒

46歲的逄煥翔律師的家庭被評為首屆全國“書香之家”,他家中藏書8000多冊,主要包括國學經典、書法繪畫、法律法規、百科全書等。閱讀是逄煥翔夫婦和兩個孩子最愿意做的親子活動。逄煥翔告訴記者,讀書可以增進人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能起到促進作用。家里有了讀書的氛圍,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喜歡上了讀書。通過讀書,17歲女兒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6歲的小兒子也對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逄煥翔告訴記者,讀書需要氛圍,需要環境,更需要持之以恒。

“現在很多家庭都不讀書,他們的閱讀全都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閱讀的樂趣和家人的交流因此被隔絕了。”逄煥翔說,網上確實有很多資源,但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閱讀很多都是快餐式的,缺乏深度和精度,讀書不是比較閱讀速度,而要講究精讀和思考。全家人如果能共讀一本書,就可以相互交流,做智慧的碰撞,書籍作為橋梁和紐帶,會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

倡導家長孩子“同看一本書”

“老師讓孩子多讀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孩子寫作文。讀書會讓孩子終身獲益,我們希望能讓孩子養成終生讀書的習慣。”方娜老師說,小學是孩子閱讀習慣剛剛開始養成的時候,學校和家長都要小心呵護孩子的閱讀興趣,并讓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家長一味強迫孩子看輔導書或者作文選,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反感,最終得不償失。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首先要做榜樣。家庭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經常組織家長和孩子“同看一本書”活動,就是希望通過這種親子閱讀,讓孩子和家長在閱讀時相互討論,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閱讀方法。

應讓孩子閱讀有營養的書籍

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傅老師表示,在他們館藏的22種少年兒童書籍中,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最受孩子們的歡迎,大概能占到總借閱量的25%。傅老師觀察發現,現在的兒童閱讀時有“快餐化”傾向,一些懸疑、幽默,甚至恐怖的書籍,尤其是良莠不齊的網絡小說,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這樣的書籍孩子看過之后沒有多少收獲,甚至部分網絡小說有成人化傾向,會誤導孩子。兒童閱讀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引導,應該給孩子送上有營養的精神大餐。在保護孩子閱讀興趣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看一些科學類、知識類、勵志類、歷史地理類的兒童書籍。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記者 黃飛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