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農保轉社保差點"掉空里" 每月少領500多差在哪

2016-02-25 08:44:39
責任編輯:光影

“農保轉社保,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轉了,就我轉不了,我該怎么辦啊?”近日家住城陽流亭街道的楊乃琴向本報反映了自己的遭遇。

楊乃琴,1957年4月出生,城陽區流亭街道仙家寨社區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仙家寨一家村辦工廠干活。楊乃琴說,1992年時她在當時的村里參加了農保,每年繳納100多元,到了2012年她滿55周歲時,已經開始每月領取300元的養老金。“后來聽人說農保能轉社保了,可我卻沒辦成。”楊乃琴說,2013年城陽區開始施行農保轉社保,她去街道辦理投保的時候,卻被告知她這個年齡階段不能投社保,她再三詢問,對方告知他們這個年齡掉在空里了。楊乃琴說,在流亭街道,有這樣疑問的還有不少居民,他們大部分都是1956年、1957年出生的女性。

“我每月領300元,比我大幾歲或者小幾歲的每月領800多元,差距也太明顯了。”楊女士說,那么為什么她就轉不了呢?她只知道一個“64號文”,她周邊的人也都是根據這份文件一次性補交15年的社保,開始領社保養老金的。

記者多方了解,所謂的“64號文”實際上是指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1年11月10日印發的《通知》。根據該文件的規定,實施范圍是“曾在我省城鎮集體企業工作過的人員:(一)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鎮戶籍;(二)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三)2010年12月31日前達到或超過規定的退休年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四)1996年1月1日前,與我省城鎮集體企業建立勞動關系或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凡同時具備以上條件的,本人提出書面申請,按照省統一規定的補繳標準一次性補繳15年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到賬后的次月起,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

針對此事,記者就此咨詢了城陽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64號文”的規定,2010年12月31日時,楊女士并沒有達到55歲的退休年齡,因此不符合辦理補繳條件。

那么為何比楊女士小幾歲的工友也能轉入社保呢?工作人員介紹稱,2012年10月,青島市人社局曾經出臺了一份《通知》,根據該文件的規定,“同時符合具有本市行政區域內戶籍,2012年10月31日前已在本市參保、男性不滿60周歲、女性不滿55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參保繳費滿15年”或者“具有本市行政區域內戶籍,2012年10月31日前,女性年滿50周歲不滿55周歲,參加居民養老保險但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經本人書面申請,可辦理居民養老保險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然而2012年12月31日時,楊女士已經超過了55歲的年齡,不符合辦理保險轉移。

■進展

后續政策更豐富補繳有門了

前后兩份能夠“轉保”的文件,緣何讓楊乃琴這個年齡段的居民享受不到?那楊乃琴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

經過多方聯系,12333民生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楊女士并不符合上面兩份文件的相關規定,但是在2015年,省人社廳下發了“魯人社發[2015]29號文件”,該政策的全名為《關于統一和規范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政策的通知》,楊女士可根據該文件進行補繳。記者就此又咨詢了城陽區流亭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楊女士的情況他們已經了解,以前楊女士在工廠上過班,楊女士可提供在工廠上班的相關材料,他們負責協助辦理相關事項,一次性補繳15年的相關費用后,可依據政策按月領取養老金。

記者了解到,由于最早出現的這種農保推出時間較早,存在很多問題,2015年1月,本報曾經報道過嶗山區一些居民早年在參加了老農保的投保之后,一直沒有拿到應有的養老金。針對這一件事,嶗山區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早年時間,老農保投保時多使用的是手工臺賬,種種原因的出現就使得“老農保”的錢無法銜接到個人賬戶當中。本報報道后,嶗山區相關部門進行了處置。

楊乃琴所投的農保與她說的社保到底有什么區別呢?青島市的農民參保又經歷過哪些歷程?

1992年,民政部頒發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并在全國有條件地區逐步推廣,而這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上習慣上將其稱其為“老農保”,楊乃琴所投的就是這一種。根據當時的這個方案,資金籌集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撫持的原則,然而此后的十多年里,央行連續降息,“老農保”個人賬戶的增值并沒有多少,因此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較少。后來,為了改善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障,本市陸續在幾個區試行了《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即平常所說的“新農保”,“新農保”實行的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養老待遇,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辦法。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原來的村民變成了具有城市戶口的居民,此時,青島市開始整合養老保險的繳納,2010年1月1日起,《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開始實施。再之后,就是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新農保開始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

■專家

老齡社會,要合理規劃保險

記者就此采訪了青島市政協委員張亦青,他告訴記者,我國慢慢在步入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保險越來越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合理規劃自己的養老保險,通過投保來確保未來的生活保障,靠養兒防老和靠貨幣養老等傳統思維一定要打破,當然在過渡期間,養老保險還存在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這些問題都會逐步解決。

青島市人大代表、市委黨校劉文儉教授表示,十年之前養老保險還不太被農村居民接受,由于政府對居民保險的補貼力度加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牽涉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現在逐步被廣大老百姓所接受。以前城鄉之間、不同行業之間差別很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報銷的比例和享受的待遇也不相同。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保險體系越來越完善,目前青島市的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三險合一”。未來公務員的養老保險和居民的養老保險也應該融合在一起,實現制度“并軌”,這是發展的大趨勢。政府、社會和企業需要進一步探討和改革養老保障制度,使之更加科學合理,體現公平原則、共享理念。

劉教授認為,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意義重大,統一的養老保險,能解決公務員的后顧之憂,促進人才的流動,把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險納入統一制度,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最后合理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有利于社會的繁榮和穩定,最終讓每個公民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文/圖 記者 劉鑫 林剛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