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貨一般也就幾分鐘吧,無稅的更快,只需要幾秒。”……近年來 ,青島海關積極貫徹海關總署要求,接連實施多項通關改革,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截至2015年底,18萬家口岸通關企業受益通關無紙化改革,9萬多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海關企業受惠于通關一體化改革,全國首家沿海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更是讓企業有了更多物流選擇 ,使得口岸通關越來越快、越來越省。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海關首批試點海關,自2012年8月1日起,青島海關率先實施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隨后,出口退稅證明聯無紙化、稅單無紙化、加工貿易無紙化等各領域無紙化改革陸續登臺。到2015年,通關無紙化已在青島海關實現了海、空、郵運各通關現場全覆蓋,“讀秒”通關已成口岸新常態。
通關無紙化模式下,企業只需上傳報關單及隨附單證電子數據,無需往返海關現場和港區碼頭排隊遞交紙質單證。“一票貨一般也就幾分鐘吧,無稅的更快,只需要幾秒。”在青島怡坤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辦公室里,報關經理潘國生指著電腦介紹道,現在報關員都是在公司辦理電子數據上傳 ,與無紙化之前相比,不但效率成倍提升,報關成本也大幅降低。
目前,青島海關已與18萬余家企業簽訂了通關無紙化協議,關區進出口通關作業無紙化率達95.5%,其中出口通關作業無紙化率97.8%。
2015年8月1日起,青島海關落實簡政放權要求,全面開展加工貿易無紙化作業改革,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業務申報。青島地區1.9萬家加工貿易企業一年可節約近80萬份紙質單證資源,節約經營成本約200萬元。
稅單無紙化改革則將海關與銀行、國庫和稅務部門間的紙質稅單流轉改為電子數據傳輸,以往企業要在貨物放行后15~20天才能收到稅單,改革后縮短至1~2天,大幅提高了企業資金流轉速度。
青島海關采取措施,提升中心運營效能 ,推動口岸多式聯運業務借勢發展。海關采取的信息化監管手段,讓智能關鎖、運輸工具識別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得以落地,加快了中心物流速度。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鑫鑫 實習生 吳學惠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