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FTA)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兩大開放戰略和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創新驅動力。為了實施國家的自貿區戰略,充分發揮青島港口優勢,青島市通過了《青島市實施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建立地方經貿合作推進機制工作方案》并決定召開國家自貿區戰略與地方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暨中澳、中韓自貿協定解讀研討會。
青島市提早實施國家自貿區戰略
這些年來,我國自貿區戰略可謂收獲頗豐。截至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起橫跨東西的周邊自貿平臺和輻射各大洲的全球自貿網絡。
自2002年中國和東盟簽署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以來,已累計簽署14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11月22日李克強總理出席東亞峰會時又簽署了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簡稱10+1)升級版。正在談判的還有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10+6),以及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斯里蘭卡、挪威、馬爾代夫的自貿協定等9項。
為了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青島市即著手加強對自貿區有關工作的研究,先后形成結合青島市實際情況的多篇調研材料,并啟動申報青島自由貿易港區,設立中韓創新產業園,創立中日韓自貿區建設青島論壇,建立‘經濟合作伙伴城市’網絡,同時制定印發《青島市實施國家自貿區(FTA)戰略地方經貿合作促進行動計劃》和《青島市進一步提升對韓國開放合作水平行動計劃》(2015~2016年)等舉措。”青島商務局負責人馬衛剛表示。
確定六個發展目標
國家實施的自貿區戰略雖然成果豐碩,但也有不足之處。在當前FTA戰略實施過程中,國務院多次向商務部提出,目前僅在國家部委層面熟悉談判情況是不行的,基層普遍存在的對自貿區方面的政策知識掌握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地方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存在認知度不高和使用率低、覆蓋面窄等問題。
面對不足之處,2015年7月14日和2016年1月14日,商務部先后兩次正式復函青島市商務局,支持青島市建立國家自貿區(FTA)戰略地方經貿合作推進工作機制,這是目前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開展這項工作的城市。
2016年1月21日,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由青島市商務局起草了《青島市實施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建立地方經貿合作推進機制工作方案》。方案中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明確六項工作目標。方案決定青島市應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優惠貿易政策,拉動進出口增長,爭取青島市與自由貿易區市場貿易總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5~7個百分點;利用自由貿易協定雙向投資制度安排,從單純注重貨物貿易過渡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雙向投資并重的制度,同時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改造青島市傳統產業;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產業保護政策,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的開放,創新推廣復制上海等自貿區經驗,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和可預期的國際營商環境;利用現有資源,打造FTA交流平臺,整合青島論壇經驗將其發展成為國家FTA戰略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發揮FTA系列優惠政策作用,結合青島市自身優勢,創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建五大基地服務自貿區戰略
為了實現確定的六項目標,青島市決定建立五大基地用來服務實施的自貿區戰略。
一是建立政策與知識培訓基地 。市政府決定利用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搭建的師資平臺和青島市現有培訓機構軟硬件設施,對青島市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進行政策培訓。
二是建立實施效果評價基地。政府與商務部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協同開展不同領域的實施效果評價,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實施效果評價機制。對應目前14個已簽署的自貿協定,青島市結合青島口岸實際,對青島市及青島口岸與協定涉及的22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貿易情況進行分析,形成研究報告。
三是建立對外談判數據調研基地 。青島市起初先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經驗,開展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投資便利化課題研究,同時開展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合作領域調研評估,運用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成果,加強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的金融開放合作調研。
四是建立復制推廣創新研究基地 。政府推動對外經貿大學在青島設立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研究院,提升青島市自貿區政策研究與應用水平。通過研究機構,超前研究我國正在談判和開展可行性研究的15個自貿協定,逐一對接制定擴大開放研究創新方案,推動前灣保稅港區和青島兩個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
五是建立交流合作活動基地。通過搭建高端交流平臺,舉辦國家FTA戰略與地方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確定年度主題,通過開展學術交流,利用我市毗鄰日韓的地緣優勢和地方經貿合作的堅實基礎,引入日本、韓國相關機構,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申辦東亞博覽會的可行性,打造深化我國與日、韓擴大自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張俊達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