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曬墨魚嘍 瑯琊鎮漁民肖為愛每年曬出近千斤墨魚干 收入約3萬元
霜降已過,天氣漸涼,陽光不錯,正是曬墨魚的好時機。每逢這個季節,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瑯琊鎮西楊家洼村漁民肖為愛最忙碌的時候,他每天凌晨 3點便起床,趕到碼頭挑選最新鮮的墨魚,大約7點鐘趕回廠房,然后就忙著給墨魚剖肚、清洗、浸泡、晾曬、整理……等他回到家時,往往已是晚上七八點鐘了。這一季下來,老肖能曬出近千斤墨魚,收入大約3萬元。
有20多年的曬魚經驗
前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瑯琊鎮西楊家洼村北部肖為愛的曬魚場看到,他在忙著整理正曬著的墨魚。“這墨魚腿曬一陣子就收縮了,得將它們展開才行。”肖為愛告訴記者,新鮮墨魚在太陽下顏色亮白,曬過2天的墨魚慢慢變得金黃,會散發出獨特的味道……“這批墨魚已經曬了3天了,基本半干了,再等個兩三天,就可入庫了!”肖為愛介紹。古稀之年的肖為愛看上去也就50多歲,臉色紅潤,特別愛笑。“他們都說我顯年輕,可能跟我閑不住有關,生命在于運動嘛。”肖為愛笑著對記者說。
在瑯琊一帶,肖為愛可是響當當的曬魚師傅,他有20多年的曬魚經驗,他曬的墨魚不但品相好,而且做出來味道特別香鮮。當地海邊很多酒店都用他的墨魚干,無論是蒸煮或是大炒,吃過的人都很贊。
肖為愛老家在齋堂島上,可謂祖祖輩輩生活在海島。曬墨魚干的手藝,便是從祖上傳承下來的。起初,他也在島上曬魚,后來歲數大了,因為購買原料不方便,他和老伴就搬出了海島。“島上村民都以捕魚為生,剛開始都賣鮮貨,后來鮮墨魚越來越多,有的賣不動了,就將它們曬干,作為年貨儲存。”肖為愛告訴記者,再后來,漁民自家吃不了啦,就拿出去賣,這種風俗逐漸流傳下來。
處理墨魚去囊是關鍵
“別以為曬魚是個輕快活兒,其實它比耕田還辛苦呢。我每天凌晨3點就要去碼頭收貨,這個季節,很少能睡一個囫圇覺。一條墨魚從鮮貨到干品,要經過采購、剖肚、清洗、浸泡、晾曬、入庫6道工序,需花很多工夫,不是把魚拿出來見見陽光就完事的。”肖為愛告訴記者,收拾墨魚要先從剖肚開始。為讓記者有更直觀的了解,他戴上手套,從原料里拿出一條半斤重的墨魚做起了示范。“曬墨魚干,就得挑選大約四五兩重的墨魚,太大太小的都不行,太大的很難曬干,太小的曬干了品相差,賣不上價錢。”肖為愛一邊說著,一邊利索地將墨魚擺到了案板上。“給墨魚去肚里,用刀和下刀都有講究。刀要用20多厘米長的尖刀,用刀尖將墨魚肚拋開。”肖為愛說,為了保證墨魚的色澤和口感,最為關鍵的墨囊和醬都得剔除干凈,而這一步,必須要耐著性子來。
只見肖為愛拿起尖刀,手握魚背,讓魚腹向上,他用手稍捏緊,自墨魚肚正中插入挑開,小心摘掉墨囊,丟到一邊的桶里,然后,他又將墨魚的頭部撕開,直撕到鰓部附近,隨手用刀尖剝去附著在肉上的鰓和肝臟。前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這些動作便一氣呵成。“這就成了,你看,這墨魚現在干干凈凈的。”肖為愛說,因為他是熟手,所以動作快,如果是生手,這個過程需要至少5分鐘。“尤其是墨囊很難拿,火候掌握不好,囊就破了,會淌出很多墨,僅這個步驟,新手就得練習半個月才能過關。”肖為愛說,摘干凈肚里的墨魚得用海水清洗兩三遍,然后再用海水稍微浸泡一下,就可以曬了。
搭上電商平臺賣得更快
“我們準備了專門的曬魚網,每個長約4米、寬1米多。”肖為愛告訴記者,如何曬墨魚也是有講究的。“墨魚的腹部含海水多,因此要先曬背部,讓腹部朝下,控盡海水。剛開始曬時,需要兩至三個小時翻轉一次,就這樣曬一天后,再將魚翻過來,接著曬。”肖為愛說,曬魚最怕遇到陰雨天,因為這樣的天氣容易讓魚發霉。“從霜降到小雪的海邊,天氣一般都較晴朗,有海風吹著,很適合曬海貨。”肖為愛說,甜曬六七天后,待到墨魚肉邊卷起,就說明火候差不多了,便可入庫。
“5斤新鮮墨魚也就曬出一斤魚干。”肖為愛介紹,他每年這個季節大約能甜曬千斤墨魚干,純收入大約3萬元。“以前都是靠口碑、靠朋友介紹,或者趕集往外賣,客戶都是本地人。如今,瑯琊鎮搭建‘瑯琊@生活’電商平臺,還派專人進行管理,我也加入了這個平臺,感覺真的受惠了。現在,我的墨魚干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因為銷售渠道更通暢,所以不但比以前賣得快,而且價格也高多了。”肖為愛告訴記者,明年他準備多曬點墨魚干,多掙些錢。(記者 趙玉勛 通訊員 王暖國)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