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雅藝——揚州博物館藏古代雕刻藝術(shù)展》將于7月2日上午9點在青島市博物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為該館今年引進的重磅大展。兩個月的展期內(nèi),游客們可以在青島市博物館的東區(qū)一樓北展廳欣賞到精美的古代雕刻藝術(shù)品,領略古人對美的理解和其深藏于雕刻工藝中的智慧。
揚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民間雕刻工藝發(fā)達,是我國雕刻藝術(shù)之鄉(xiāng),一直傳承至今。人們習慣把久負盛名的揚州民間雕刻工藝概稱為揚州八刻。“八”非實指,而是寓全寓多,迄今包括漆雕、玉雕、竹雕、木雕、牙雕、瓷刻、石雕、磚雕、骨雕、角雕、核雕、剪紙刻等藝術(shù)種類。這么多種類的雕刻工藝集聚一地,同時興起,且技藝精湛,全國少有。
此次展覽共展出文物60件套,展品年代自漢至近代,橫跨兩千年,均為國家三級以上文物珍品,匯聚了揚州博物館古代雕刻類文物的經(jīng)典藏品。其中有精美圓潤的玉雕和牙雕,恢宏質(zhì)樸的磚雕,典雅精細的竹雕,精美傳神的瓷雕,精細入微的核雕,簡潔凝練的木雕等,分別展示了它們獨特的個性與藝術(shù)張力,無不精美絕倫,巧奪天工,匠心獨運,令人驚嘆,具有十分濃郁的揚州地方特色。(記者 任俊峰)
典型器介紹
漢•巧色白玉蟬
展品中歷史最悠久的為西漢“巧色白玉蟬”,其為工匠“八刀”雕成,專用于高等級貴族墓葬中。“巧色白玉蟬”只有拇指大小,為長條形,“頭部”兩道明顯刻痕,勾勒出頗為夸張的蟬眼。它來自遙遠的西漢,材質(zhì)為名貴的和田籽玉。當時揚州已經(jīng)是全國雕刻加工的“基地”了:來自西域的玉材長途跋涉來到揚州,經(jīng)能工巧匠們之手,成品送往都城長安以及各個郡國。“玉蟬采用的是‘漢八刀’工藝,‘八’是虛指,不一定就是刻了八刀,但線條簡約大氣,體現(xiàn)雄渾的漢風。”
鏈接:漢時民風尊玉,特別在墓葬中,使用很多玉器陪葬。玉蟬是逝者含在口中下葬,又叫“琀玉”。而“漢八刀”則是指漢代玉雕刀法矯健、粗野,鋒芒有力。除了口中含玉,貴族等身份高貴者還要雙目貼玉,鼻孔、耳孔均以玉飾,雙手也要握玉。在展覽中,就有一對西漢的“豬形黃玉握”,同樣是工匠幾刀勾勒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