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29日訊 據青島市統計局消息,2014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國際上,世界經濟復蘇曲折、緩慢、復雜;國內經濟“三期疊加”(即增長速度換擋期,就是我國經濟已處于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的發展時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就是說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不調就不能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中國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現在這些政策還處于消化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這樣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市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克服諸多困難和挑戰,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全年經濟實現了8%的速度,經濟社會發展健康平穩。
對于8%的經濟增速,我們評價的尺度、標準也要適應“新常態”。
首先,從全國范圍看,我市全年8%的經濟增速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速在副省級市中繼續保持中游水平(第9位)。
第二,經濟結構優化。從三次產業比重看,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1.2%,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262億元,增長10.8%(現價),占服務業經濟總量的50.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現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教育、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四大行業共實現增加值1444.7億元,占現代服務業的63.9%。從服務業項目看,普遍規模大、層次高: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建設穩步推進,部分項目主體完工;青島港郵輪母港建設有序推進,主體碼頭已建成;董家口港區建設進展順利,部分碼頭投入運營;“藍色硅谷”建設快速推進,雛形顯現;西海岸新區獲得國家批準,新區規劃建設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目前萬達集團投資500億元的“東方影都”加快建設,已有數十家國際、國內影視行業巨頭簽約入駐;惠普軟件全球大數據應用研究及產業示范基地也簽約落戶新區,將推動我市在國內大數據與智慧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青島新機場獲得國家批準,正在穩步進行前期籌建工作。
從工業方面看,市委市政府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決心是堅定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顯的,即使暫時犧牲工業的發展速度也要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突破:一是全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進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和老企業的關停、搬遷和轉型升級,如青島老工業區的一些化工企業已關停,雙桃化工、堿業、海晶化工等大型化工企業都搬遷到指定的化工園區,一汽解放、青島鋼鐵等老企業正在搬遷升級;深入推進涉氨制冷企業安全專項整治,已關停涉氨制冷企業數百家。全年高耗能行業產值僅增長0.4%,遠低于9.6%工業平均增幅,全市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4%。二是大力發展“藍”、“高”、“新”產業,努力培育增長新動力。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3019億元,增長20.2%;全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產值1150億元,增長22.6%,其中,動車機車行業實現產值近600億元,增長37.2%,初步統計,全年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實現海洋業務收入2681億元,增長14.6%。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汽解放卡車搬遷至即墨的汽車工業園,產品層次和生產規模都有較大提升,達到年產卡車20萬輛規模;新引進一汽大眾華東基地項目,實現了青島幾代人的“轎車夢”,一期投資110億元,預計2017年可正式投產,大量配套項目也將相繼啟動;引進了比亞迪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項目涵蓋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主要產品為電動車、巴士、物流車等,年產規模5000輛;北汽新能源生產基地在萊西落戶開工,建成投產后可年產10萬輛電動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三是傳統產業得到提升。如家電產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63.3億元,增長37%,實現利潤116億元,增長8.3%。
第三,發展質量提升。財政方面,全市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9和3.3個百分點。出口方面,全國出口增速回落,而我市逆勢而上,出口實現了9.1%的增幅,且出口的結構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42.1%和17.6%高速增長。
第四,民生改善成效顯著。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現了8.7%和11%的穩定增長;在崗職工人均工資從前三季度來看,增長11%以上,超過GDP增速。全市新增城鄉就業44.5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7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7%,比上年下降0.01個百分點。物價水平實現了2.6%的溫和上漲,低于年初3.5%的目標。全年開工保障性住房項目47個,房源13397套,完成年計劃的103.1%。城市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都有提高。城鄉公交一體化穩步推進,今年將全面完成,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個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城市,必將有力推進我市城市化進程。
總的來看,全市經濟運行結構優化,質量提升,8%的增速雖然比往年有所降低,但 “含金量”更高。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