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音樂之聲》的,會心的笑;初識《音樂之聲》的,快樂的笑。上周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在青島大劇院開演,現場經典的音樂旋律,喜感的故事情節,營造出歡樂的氛圍,讓劇場里不同年齡的觀眾看得開開心心。而據大劇院工作人員介紹,上周六、周日兩天時間,大劇院售票突破劇院有史以來單日票房紀錄。
音樂劇,讓懷舊更有韻味
從舞臺音樂劇到大銀幕電影,《音樂之聲》幾十年來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贏得了世界各地粉絲的心。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電影《音樂之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不能遺忘的“心頭好”,而《雪絨花》《哆來咪》更是手抄本上不可缺少的音符。“還是那個旋律!”上周末,當《音樂之聲》唱響在大劇院舞臺,很多老觀眾前來捧場,尋找記憶中的美好,活潑的瑪利亞、可愛的七個孩子,從黑白影像走出,在舞臺上現場載歌載舞,“太熟悉這些歌曲和片段,現在聽還是很好聽。 ”63歲的孫女士表示,因為電影版的印象太深刻她特意和老伴來看音樂劇,重溫往昔美好記憶,“聽演員們現場演唱,感覺非常好。 ”女主角的扮演者Bethany Dickson酷似電影版中的演員,更是瞬間連接了老觀眾當下的觀感與過去的回味。
現場感,歡樂無處不在
鼓掌,大笑,甚至模仿。每當《哆來咪》在舞臺唱響,每當瑪利亞帶著孩子們表演唱,現場的小朋友們就樂不可支,大觀眾們也露出笑容。正如該劇導演Anton所言,“觀眾耳熟能詳的音樂是該劇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而瑪利亞讓馮·特拉普上校一家重拾“愛”,這樣的主題讓一批批新觀眾變成了該劇的粉絲。七歲的小觀眾麗麗說,她并不能完全看明白故事,但感覺音樂和舞蹈“很好很歡樂”“非常喜歡”。
不只是歌舞現場感折服觀眾,《音樂之聲》的舞臺效果也讓觀眾“驚艷”——薩爾茨堡的修道院轉瞬就變成了美麗壯闊的阿爾卑斯山,接著又變成了馮·特拉普上校家,擅長在舞臺上“造夢”的韋伯,讓《音樂之聲》的舞臺保持了華麗的水準。而現場樂池里樂隊的演奏,也增加了音樂劇的舞臺氣氛。
刷新票房,演員謝幕觀眾不離場
“《音樂之聲》兩天的票房,刷新了大劇院單日票房紀錄”,大劇院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音樂之聲》在青島連演八場,票房有壓力,但周末四場的票房出乎意料地“破紀錄”,“每一場落幕的時候,觀眾都沒有提前離場的,都是看著演員們謝幕,一直鼓掌到結束燈光亮起。 ”觀眾對該劇的喜愛,也讓大劇院對該劇的票房更有信心。
據悉,韋伯版《音樂之聲》是2014青島大劇院藝術節閉幕項目,這也是該劇首度來中國巡演。明日晚間至周五晚間,該劇還將在大劇院連續上演四場,青島大劇院特別推出各類優惠購票政策。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賈小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