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豪華郵輪“鉆石公主”號,已多次停靠青島港。
11月11日至12日,第二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暨青島郵輪旅游招商洽談會在青島舉行。本屆峰會以“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大力發展郵輪旅游”為主題,歌詩達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等八大郵輪公司和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等全國七大郵輪港口高層和山東省百家旅行社代表齊聚一堂,探討中國郵輪產業發展趨勢等議題。
我國郵輪產業的好勢頭
有關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主要郵輪碼頭合計完成游客吞吐量116.65萬人次,船舶停靠393個艘次。預計到2020年,我國郵輪市場旅客接待量將達到450萬人次,郵輪經濟總量將超過600億元。廣闊的市場潛力正吸引國際郵輪巨頭紛紛加碼中國市場,中國郵輪市場正迎來“戰國時代”。
中國港口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英明說,全球最新、科技含量最高的“海洋量子星”號明年6月停靠上海,在此之前,國際郵輪業還沒有將一艘嶄新的郵輪直接投放到中國的先例;“歌詩達”號環球之旅也將在我國港口起航,意味著我國郵輪港口成為世界郵輪旅游版圖中的重要節點。
我國本土郵輪方面,“海娜”號運行良好,“中華泰山”號近期正式開航。目前,全國共有金額127億歐元的27艘豪華郵輪下了訂單,交付期排至2017年。
峰會開幕當天,由上海、天津、青島等七城市八個郵輪港口,共同倡議發起成立了中國郵輪港口聯盟,搭建全國性的碼頭開發、運營和管理的合作平臺,各郵輪母港及城市間強強聯合,打造全國郵輪經濟網絡,共同推動中國郵輪市場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郵輪航線以日本、韓國及越南線為主,航程產品相對單一,可供選擇的掛靠點較少。”陳英明認為,與歐美市場相比,我國郵輪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在航線管理、港口建設經營模式、郵輪消費糾紛的處理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郵輪母港考驗配套服務
上海吳淞口郵輪港是目前國內運營最成功的郵輪母港,近幾年年停靠郵輪數量呈幾何速度增長,已經由2010年的1艘發展到去年的127艘、游客60萬人次;今年預訂船期達218艘次,將超過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大郵輪母港。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國平告訴記者,郵輪的抵達、靠泊、補給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目前上海郵輪業面臨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讓郵輪游客能在上海多消費,拉動當地的經濟,而不是“富了旅行社和郵輪公司,當地淪為“中轉站”。
對此,他認為完善配套設施是重要一環,例如在港口建設大型的免稅購物中心,目前,吳淞口從方便游客購物角度,正爭取相關政策,郵輪碼頭出境免稅經營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免稅店入境免稅經營資質、在吳淞口郵輪港核心區域設立離港購物退稅點等。
此外,港口周邊的交通服務配套等也需要盡快提上議程。周國平說,吳淞口經常會有兩艘大船同時靠泊,客流最高時達到1萬余人次。最多時,港口周邊有數十輛大巴和500多輛出租車排隊候客。
皇家加勒比游客船務(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矯恒偉說,郵輪公司選擇停靠郵輪母港,首先看這個城市市場輻射能力,再就是配套,即具備大型郵輪停靠及其進出所需的綜合服務設施設備條件,能為郵輪經濟發展提供全程、綜合的服務及其配套,是郵輪的基地,郵輪在此可進行補給、廢物處理、維護與修理。
山東市場還需進一步培育
郵輪旅游在山東的市場如何?采訪中,不少郵輪公司和旅行社表示,山東市場還不太成熟,需要進一步培育。
“以明年2月27日始發上海的一條線路為例,上海一家旅行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賣出了21個航班近兩萬張的票,這在山東市場預計要3個月才能完成。”渤海郵輪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前進說。
記者獲悉,皇家加勒比、海航郵輪等四家郵輪公司與青島國旅、中旅總社、山東大新華運通國旅等4家旅行社分別簽訂包船及銷售協議,預計2015年將有20條母港航線在青運營,力爭3年內達到母港航線超100條的目標。
青島市旅游局局長崔德志說,青島致力打造中國北方郵輪中心、東北亞區域性郵輪母港,青島港郵輪母港將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共規劃3個郵輪泊位,可全天候自由停靠世界上最大的22.5噸級“海洋綠洲”號和“海洋魅力”號郵輪;青島奧帆中心郵輪碼頭已具備6萬噸郵輪的接待能力;青島市還具有良好的航海及郵輪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環境,青島船員學院等多家院校每年為各大郵輪公司輸送超過千名的船上服務人員。今年,青島市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對郵輪公司在青島開辟航線給予資金補貼、對旅行社組織接待郵輪游客給予獎勵、對郵輪公司在青設立分支機構給予補助等優惠措施。
青島大新華運通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吳剛說,10月28日,公司組織的中國大陸首艘豪華郵輪——“海娜”號青島郵輪母港首航活動啟動,僅半個月時間1800余名游客報名參加,遠遠超出1300人的預期,這讓他們堅定了對青島郵輪母港市場輻射力的信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