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企業生產成本將降低
中韓自貿協議談判達成一致,究竟能給島城的企業和市民帶來哪些利好?由于青島與韓國地緣相近,人員往來頻繁,開展經貿和產業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韓國已成為青島市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二大貿易伙伴。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韓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11513個,合同外資243.4億美元,實際外資149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突破85億美元。
“隨著中韓自貿區的啟動,兩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的90%以上的商品逐步取消關稅。國內企業采購韓國產品的成本將大大降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說。
韓國經濟研究院博士崔南錫認為,中韓自貿區的啟動,除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還會導致國際外部采購流程的方便,激勵國內外供給企業間的競爭,國際價值鏈利用率將上升。
“中韓兩國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韓自貿區的建立可進一步發揮兩國各自的比較優勢,擴大出口,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調整。”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洲與非洲研究所所長宋志勇說。
商務部亞洲司相關負責人孫淑強表示,當前中韓服務貿易,盡管在觀光旅游、健康美容、文化產品等領域有新的亮點,但雙方應在開展人民幣境外清算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在韓建設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推動兩國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金融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區域金融市場穩定與發展。
農產品出口將大量增加
“在中韓貿易中,韓國對于農產品的進出口都征收很高的關稅。隨著中韓自貿區的啟動,關稅逐漸降低,中國農副產品出口將極大地增加。”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說。
作為農業生產大市的萊西市,目前正在打造青島國際農副產品交易物流港。根據規劃,中國青島國際農副產品交易物流港位于萊西市店埠鎮,交易區總占地面積3500畝,項目以蔬菜產業為基礎,形成農副產品集散、食品加工、農資批發銷售、冷鏈物流倉儲等多產業集成的大型園區,是膠東半島第一大綜合性農副產品交易物流集散地。項目立足青島,面向東北亞,輻射全球,將打造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農產品物流中心和東北亞農產品集散地,以及具有農產品定價權的國際化、現代化的農產品交易平臺。
“本地產的白菜、生姜、洋蔥、秋葵以及辣椒、大蒜都是日韓民眾喜歡的農產品,之前我們就在制定針對日韓的貿易方案。現在中韓自貿協議談判完成,相信我們對韓國農副產品的出口量將大大增加。”青島國際農副產品交易物流港相關負責人說。
家門口可買到韓國產品
隨著中韓自貿協議談判達成一致,青島正在將中韓貿易合作區打造成韓國消費品進入中國內陸市場的門戶,還將引入韓國高端醫療、健康中心等。屆時,島城市民可在家門口購買韓國產品,享受韓國美容。
“中韓自貿協議談判的達成將降低關稅,雙邊貿易額會有巨大增加。90%以上的韓國商品要取消關稅。在農副產品方面,將有70%以上的品目取消關稅。”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副主任張建國說,青島是一個外貿口岸城市,優勢是口岸,關稅降低之后,貿易量會增加,口岸功能會效應凸顯,優勢會放大。中韓之間實現了自由市場之后,韓國化妝品、高麗參、新鮮牛奶,都可以大量進入青島市場。
“目前,我國奶源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南省份,國內運輸還沒有韓國鮮奶來得快。對島城市民來講,韓國離青島只有600公里,每天首爾和青島之間有12趟航班往返,海上還有集裝箱貨輪、客船等交通工具。現在FTA還沒有實行,韓國某品牌的鮮牛奶已經通過青島口岸進口,實現了當天就能進入青島,再從青島轉運到上海,目前已經拓展到成都市場,銷量得到巨大提升。”張建國舉例說,甚至下一步,韓國的礦泉水市民都可以隨時買到,而且喝得起,因此中韓自貿協議談判達成一致,對普通市民的生活會帶來很多具體的變化。
探訪
青島與韓國貿易額上半年超44億美元
25年前,首家韓資企業落戶城陽流亭,截至今年6月底,韓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已達11500余個。如今,走在青島的大街小巷,時常見到印有韓國文字的商店、企業、酒吧、餐館,人群中也經常能遇到幾個韓國人;在城陽,韓語學習班走紅,學習韓語成為一種時尚……
緣起 25年前首家韓企落戶城陽
時間退回到25年前,1989年,山東省第一家韓資企業青島托普頓電器有限公司在城陽流亭成立。公司總經理林永喆曾表示,隨著韓國經濟高速發展,勞動力價格猛漲,許多韓資企業開始走國際化路線,他當時決定在城陽落戶,先期投資45萬美元,不久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于是二期、三期投資逐年增加。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后,林永喆在城陽投資獲得巨大成功的消息迅速傳回韓國,韓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介托普頓的成功經驗,許多韓國企業紛紛來城陽考察,一家又一家韓資企業相繼落戶城陽。
記者昨天從城陽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城陽轄區有外資企業2000余家,其中韓資企業占一半以上,達1000余家。根據公安部門統計的數字,目前,長期生活、工作在城陽的韓國人登記在冊的有4000人左右,加上流動人口,在城陽的韓國人達數萬人。韓國料理店、韓語培訓班、韓國人集中居住的商業小區比比皆是,城陽儼然成為韓國人在青的聚集地。
數字 韓資累計投資項目萬余個
昨天,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截至2014年6月底,韓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11500余個,其中,合同外資243.4億美元,實際外資149億美元。韓國也已成為青島市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二大貿易伙伴。今年1-6月份,青島與韓國貿易總額為44.26億美元,其中,青島出口韓國的主要商品是:電器及電子類產品、機械設備、服裝、金屬制品、鋼材等。青島從韓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電器及電子產品、紡織品、機械設備、集成電路、塑料原料等。
現象 島城餐飲刮韓國風
漫步在島城大街小巷,只要有餐館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韓國料理店。位于重慶北路的韓國風情街是島城韓國料理店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走進街區,印有韓文招牌的店面一個連著一個,每家店面都裝飾成濃郁的韓國風味,在這里就像置身韓國。近幾年來,流亭街道投資600余萬元,對1200多米長的街區進行統一裝修,打造韓國風情一條街,目前,街區內集中了韓國風格的韓國料理店、酒吧、KTV等50余家店面。
據了解,城陽區是山東省的韓資企業密集區和韓國料理集聚區,區內有各類韓國料理店200余家,是全國韓國料理店最集中的區域之一,韓國料理店使用的泡菜、人參和辣醬等調料,大多專門從韓國運來。如今,一年一度的韓國料理美食節已成為當地的大眾化節日,節會期間,游客除了可以品種正宗韓國美食外,還能了解韓國的服飾和婚俗。
講述 韓國人融入當地生活
“韓國男人都喜歡足球項目,可我平時太忙,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度過。”談起業余愛好,在城陽工作的韓國人李玄一說,在城陽工作的許多韓國人周末喜歡外出踢足球、打網球和高爾夫,有時大家也會一塊到韓式餐館喝酒。雖然語言不通,但他非常喜歡跟中國朋友一起到中國餐館吃飯。“韓國人并不是只認韓國商品。”李玄一說,雖然現在城陽有許多韓國商店、酒吧和餐館,但是他的日常生活用品多是從附近的中國商店購買,就連他抽的煙也是中國的牌子,他最喜歡喝的酒是一種叫作“三羊”的中國白酒。
宋寅杰是一家韓資企業的管理次長,他所在的公司生產手鏈、項鏈等首飾,主要出口到歐美等國家。“我來城陽10年半了,剛來的時候生活上很不適應,加上語言上的障礙,認識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獨,如今我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生活。”宋寅杰說,韓國人在飲食等生活方式上與中國人有很大的差別,他剛來城陽時,吃中國食品感覺口里有一種怪味,慢慢地,他開始喜歡上了中國食品。他說:“現在我的許多韓國朋友都慢慢融入了當地生活。目前,在城陽的韓國人最大的障礙還是語言問題,不過可喜的是,會說韓語的當地人越來越多,而且許多韓國人也在學習漢語。”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劉海龍 王濤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