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均衡教育攻堅戰
在12月25日召開的全國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現場推進會上,青島以“視頻看現場”的形式展示了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日前,青島市政府印發實施了《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面實現縣域均衡的基礎上,將統籌推進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納入全市教育發展重點戰略目標,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從促進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從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的新跨越,真正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市南區
兩年新增學位4745個
近年來,市南區統籌建設,全域均衡,以教育保障現代化為優質均衡的“市南教育”奠定堅實基礎。連續8年每年進行學校校舍的重建和改建,相繼完成了青島第二十六中學、青島大學路小學、青島三江學校、青島第五中學、青島基隆路小學、青島寧夏路小學、延福花園幼兒園、金茂灣幼兒園等學校幼兒園的重建擴建新建,現在還有南京路小學、寧夏路第二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金門路小學、澳門路小學及幼兒園、寧德路小學及幼兒園等8所中小學、幼兒園正在重建、新建和擴建中。近五年學校建筑面積增加55682平方米,僅近兩年來通過校內擴班、校外辦學、學區協調“三措并舉”,新增學位4745個,完全消除起始年級超標準班額。新建、改建28所學校食堂(廚房)和1個配餐中心,實現全區中小學校營養午餐全覆蓋。
同時,市南區創新機制,共享成長,以教育治理現代化為優質均衡的“市南教育”提供不竭動力。一方面實施校長“專業引領”。全面提高校長辦學水平,啟動校長個性化培訓,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校長職級序列,完善工資等配套制度。另一方面培養干部“梯隊發展”,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統籌優化干部配置。此外,推動教師“全面成長”。以教師“縣管校聘”的全面實施為基礎,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統籌區域中小學教師的編制管理、崗位評聘、公開招聘、調配交流等管理職能,三年來累計交流教師218名。
市北區
2017年交流教師152人
近年來,市北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解教育發展難題,持續推進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17年,市北區學區制改革持續深化,學區各學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強化銜接,均衡發展。開展集團化辦學實踐,先后成立了臺六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初中教育集團等4個中小學集團、市北區一實驗學前教育集團等5個幼教集團。先后引進青島市實驗幼兒園等一批名園來市北舉辦分園;引進了青島實驗初中來市北辦廣雅中學、青島第39中舉辦市北分校,為市北區北部城區增添了2處優質教育資源。 2017年,廣雅中學西校區、青島39中市北分校竣工交付,為跨區域辦學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2017年,市北區名師名校長培養成果豐碩。2017年新發展齊魯名師2人、山東省特級教師3人、山東省教學能手1人、青島市學科帶頭人12人、青島市教學能手20人、青島市名師培養人選3人、青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教學比賽成績斐然,全國課7節,省課11節,市課165節,其中市優質課比賽,市北區25人獲一等獎,占全市33%。定期開展骨干教師交流,近五年交流教師900多名,僅2017年交流152人,促進全區師資配置更加均衡;更多學校有了名師名校長,帶動名校薄弱校均衡發展。
李滄區
全年新增3000余幼兒園學位
2017年,李滄區辦學條件繼續改善,教育承載力不斷增強。區教體局將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程列入全年重點工作,3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的新建及改擴建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青島61中學綜合樓建設,新建三所高標準幼兒園。弘德小學工程獲評2017國家優質工程獎。永安路小學等三所學校順利通過市標準化食堂驗收,目前全區校園食堂建設率達96%。同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全區總計投入4800余萬元為新建學校、幼兒園進行了現代化教育裝備建設配備;積極推進微課、同步課堂、電子書包和信息化校園試點;基于全自動錄播教室開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課堂;2017年,在全市微視頻課程開發大賽中,李滄有30個項目捧回了大獎;全區中小學100%達到青島市智慧校園建設標準,提前1年完成了青島市的規劃部署。全年全區新增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7處,新增學位3000余個,公辦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人數達到82%;為轄區內幼兒家長提供了10次公益親子早教課程和7次公益早期教育講座,惠及近萬家庭。
嶗山區
9所中小學與高校“聯姻”
近年來,嶗山區多措并舉確保區域統籌推進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2016年,嶗山區借助國有投資公司作為代建平臺,加快書香門第配套小學等6所學校新建和姜哥莊小學等4所學校改擴建工程,力爭在2019年9月前全部投入使用。 2017年又確定了第二批重點推進的5所學校建設工程。每年投入120余萬元,為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家長免費發放家長學校教材。每年投入近400萬元,通過政府花錢買服務的方式,為全區3萬名中小學生參加綜合實踐買單。
近3年來全區共招聘聘任制教師近400人,有效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近年來,嶗山區每年安排600余萬元師資培訓專項資金,對新教師、學科骨干教師、名師名校長進行分層次培訓。成立13個區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4個市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實現名師、名校長資源全區共享。近年來,嶗山區先后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合作辦學,較快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多元、特色發展。目前,9所中小學掛牌成為高校附屬學校或實驗學校,占全區學校總數的26%。
城陽區
八成中小學參與共同體改革
為進一步實現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城陽區積極推行“教育發展共同體”改革,努力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一方面統籌招生培養,以學區為單位,統籌開展學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情況排查摸底,實行九年一貫制招生,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對口入學。整體規劃初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探索九年一貫學生培養模式。另一方面統籌課程建設,建立小學與初中縱向銜接、橫向協同的課程改革機制,推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化實施,基于國家課程標準開發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支持學校建立必修、選修與社團活動相統一的學科課程體系。
“教育發展共同體”是將兩所學校“捆綁”發展,雙方通過互派學科教師、干部掛職交流、師生共同活動等形式,在學校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嵌入有效的行政和專業支持,改變了以往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表面效應的現象,充分發揮了“1+1>2”效應。截至目前,城陽區80%以上的中小學參與了“教育發展共同體”改革,城鄉間、校際間義務教育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優質教育資源基本實現全覆蓋。
區市亮出成績單
即墨區
新建改擴建53處中小學
學有優教,城鄉一體,是近些年即墨教育的 “主攻”方向。近5年即墨區投入近23億元,新建、改擴建53處中小學和128處幼兒園。目前,全區100%的鎮街新建中心幼兒園,92%的鎮街新建中心小學,83%的鎮街新建初中,所有教室安裝電子白板系統。同時,即墨區抓住青島藍谷、創智新區等重點組團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大域外高端教育資源引進力度,中央美院、山師實驗學校、山大附屬中小學及幼兒園、北大附屬即墨實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集結墨城,與青島市南區、市北區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區域性教育“硅谷”初步形成。良好的內外環境,也催生民辦教育發展壯大。全區民辦學歷學校達到9所,總資產近10億元,提供萬余個優質學位。即墨區建立教師補充交流長效機制,近5年補充2030名優秀教師,重點充實農村教學一線,優化了城鄉師資結構。
目前,全區共投入運行158輛校車,解決1.4萬名學生上放學交通問題。建成97處青島市標準化食堂,惠及4萬余名學生。堅持實施“春雨助學”行動,落實困境兒童救助工作,年均發放各類助學金1000余萬元。
青島西海岸新區
3年聘任教師2438人
新區堅持全域統籌、城鄉一體,構建了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西海岸方案”。 “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建教育設施162處,其中義務教育學校86所;規劃預留教育設施190處,其中義務教育學校80所。近三年,全區投資33億元,新建、改擴建64所中小學,占青島市建設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一;完成116處學校運動場地塑膠改造;建成114處學校標準化食堂,創造學校建設“西海岸速度”。同時,新區投入1000萬元,利用駐區高校資源、科普資源、人文資源,設立首批32個研學旅行基地。建成77處校園標準足球場,引進高水平足球教練,與專業足球俱樂部建立合作。新區擁有15所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學校。在教師招聘方面,創新教師補充機制,2017年通過購買服務補充特色課程教師350人,在全區巡回走教。出臺高層次教育人才引進辦法,引進名師名校長59人。加大教師補充力度,三年聘任教師2438名。建立城鄉互動多元交流機制,三年交流干部教師1069名。實施新教師三年培養行動計劃,選派1200名教育干部、骨干教師到知名高校培訓學習,選派103名年輕干部到全國名校掛職鍛煉。向農村教師每月發放650元津貼;為農村教師按照高級職稱標準免費體檢;給農村教師開通免費班車、發放午餐補貼;向農村學校傾斜評優樹先名額,為村級小學單列評優樹先指標。
膠州市
46校推廣學生飲用奶計劃
近年來,膠州市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推進均衡優質發展。在改善辦學條件上,今年新、改、擴建中小學14所、幼兒園16所。與山東師范大學合作創辦的山東師范大學瑞華實驗小學啟用招生,五里小學等新校即將啟用。積極推動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投入3180萬元,建成同步課堂106間,惠及城鄉學生10萬名。以解決大班額問題為契機,近三年完成31所中小學建設工程,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市政府劃撥專項資金近700萬元,公開招標6家有資質的房屋檢測鑒定機構,對全市543所138萬平方米公、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和非學歷教育學校校舍進行房屋結構安全鑒定,目前正依據鑒定結果,協調各鎮辦、部門統籌安排全市學校校舍改造工作,確保孩子“住”的安全。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政府實事項目,從9月份開始,先期在6個鎮的46所中小學3.04萬名中小學生中試點推廣學生飲用奶計劃。
2017年,膠州市選派200名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小學、幼兒園一線學校支教,選拔409名農村教師進入城區學校掛職學習。與此同時,市教體局面向全國名牌大學招聘國家免費師范生104名,成為目前省內一次性招收國家免費師范生最多的同級城市。
萊西市
公開招聘新教師六成到農村任教
萊西市以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為契機,堅持硬件建設與內部管理共同提升。近幾年市鎮兩級累計投入22億元,實施了校安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現代化學校建設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工程,拆建、加固校舍57萬平方米,遷建、翻建學校60所,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校舍安全隱患徹底消除。近年來全市公開招聘的新教師,60%安排到農村學校任教,同時,不斷加大選派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力度,農村教師年齡老化、青黃不接的問題逐步解決。不斷改善教師待遇,工資水平在各郊區縣市中率先與青島市區拉平,目前教師人均月工資6000元,農村教師還落實了每月人均300元的補貼;通過建、租、購等多種形式,為教師建立周轉房,解決了鄉鎮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的住宿問題,鼓勵他們安居樂業。萊西市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為目的,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等措施,推動城區優質學校和農村薄弱學校合作共建,發揮名校示范帶動作用,在學科教研、課堂教學、學生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對薄弱學校提供幫助,逐步將名校先進的辦學思想、教學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植入薄弱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質量共同提高。全面開展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已創建青島市海洋、足球、藝術等特色學校39所,萊西特色學校58所。
平度市
6900萬元改造72所薄弱學校
平度市加快實施薄弱學校改造提升工程,在2015至2016年投資4.76億元實施了農村薄弱學校危舊校舍改造、農村學校運動場地改造、學校專用教室餐廳宿舍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設施設備更新配備以及校園道路改造與環境提升等五大工程的基礎上,2017年,總投資約6900萬元的72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正在加緊推進,總投資約2億元的182所學校運動場改造及30余所學校的400套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正在積極實施。積極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在2015至2016年完成7所學校建設任務的基礎上,2017年總投資約2億元的鄭州路小學和平度實驗中學附屬學校建成投用;投資約9800萬元的太原路小學新建工程已經主體完工;總投資約1.8億元的實驗中學南校和沈陽路小學新建工程正在施工;總投資約1億元的同和實驗小學新建工程和勝利路小學、蟠桃小學擴建工程正在加緊推進,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明顯緩解。此外,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投入1600萬元,加快實施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中小學網絡改造升級;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農村薄弱學校計算機、圖書更新;投入1000萬元,實現農村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投入5600萬元,正在實施190所學校同步課堂建設。為加大新教師補充力度,在2016年招聘新教師423名的基礎上,2017年招聘新教師429名。教師補充向偏遠鄉鎮及薄弱學校傾斜,2017年有241名新教師安排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王曉雨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