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加速落地
記者 張小潔
自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以來,這項總額達5000億元的政策工具加速落地。短短兩個月內,多地首批貸款項目已經投放。從廈門酒店升級到河南康養社區設施建設,從廣西教育機構教學設備更新到海南5A級景區改造,金融活水加速流向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為提振消費市場與激活銀發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專家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是我國金融支持結構性擴內需的又一項政策創新。當前,商業銀行正加大對服務消費與養老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但也必須認識到,這兩個領域存在盈利模式不成熟、風險分散且難以量化等問題。銀行在落實政策導向的同時,應加強風險管控。
多地文旅、教育項目獲資金“及時雨”
曬途酒店是位于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家精品酒店。酒店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廈門的會展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同步帶旺了酒店的客流。他們計劃通過貸款進一步升級酒店設施,同時擴大客房規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工商銀行廈門分行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運用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為酒店提供880萬元貸款支持。
“不管是貸款的審批效率,還是產品的政策,包括利率的價格方面,相比之前優惠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有了這筆資金,可以讓我們把酒店的經營規模再往上抬一個臺階。”酒店負責人說。
記者從工商銀行了解到,該行在文旅、住宿餐飲等領域動作頻頻,全力推動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落地。例如,山東分行為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某國家5A級名勝古城項目,高效審批近10億元、投放1.5億元項目貸款,助力企業盤活存量資產;蘇州分行為某國有文旅企業提供1.4億元項目貸款,助力企業旅游產品優化;寧波分行為某民營文旅企業提供8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支持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福建分行為平潭某國有文旅企業提供貸款3000萬元,向某世界文化遺產、5A級旅游景區提供225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海南分行為某民營龍頭旅游企業提供超260萬元貸款支持5A級景區改造,這是海南省首筆旅游領域貸款;江西分行、廈門分行、廣西分行先后為當地住宿餐飲企業,提供合計近2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支持企業日常運營。
在教育領域,多家銀行近期也加快投放,為教育機構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例如,工商銀行四川分行為成都某學院發放流動資金貸款3100萬元,期限1年,用于支持學校教學設備和用具的采購;建設銀行貴港分行為某教育機構發放貸款100萬元,利率3.6%、期限1年,用于教育機構采購教學用品用具及相關教學設備更新;中國銀行山西分行為山西省一所科技學院發放貸款600萬元,浦發銀行太原分行為太原市一所學校發放貸款400萬元,期限均為1年,用于學校日常經營活動。
撬動金融資源流向養老產業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支持下,金融機構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隨著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的推出,進一步有效撬動金融資源流向養老產業。
在北京,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為某養老產業機構發放4000萬元養老產業貸款。該機構目前運營醫康養項目30個,管理各類養老床位6200張,累計承接56家培訓療養機構。該筆貸款專項用于支持該機構養老業務發展和健康養老生態體系建設。
在河南,郵儲銀行新鄉市分行主動對接中原農谷康養社區項目,為該項目授信5.5億元,并發放3600萬元養老產業貸款。這筆貸款也是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出臺后河南省落地的首筆養老產業貸款。貸款資金專項用于支持中原農谷康養社區設施建設,具體包含4棟服務型公寓、1棟護理型公寓、1棟康養服務中心及相關配套設施。
在山東,青島某智慧養老技術服務公司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智慧醫康養板塊核心子公司,是一家數智服務與醫康養護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在獲悉企業融資需求后,主動走訪對接,向企業講解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優惠政策。通過建立授信審批綠色通道,及時落實放款條件,成功為企業發放養老產業貸款1900萬元,支持企業進一步增強新一代養老板塊信息技術服務能力。
在上海,僅5月就有多筆貸款投向養老產業相關項目。5月20日,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為上海某養老服務中心發放200萬元養老產業普惠貸款,成為新政落地后上海首筆養老產業貸款;5月23日,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為某養老服務企業發放貸款500萬元,緩解了企業在拓展業務、更新適老化設施時遇到的資金困難;5月30日,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為某養老服務集團下屬項目公司發放貸款1000萬元,用于補充養老機構日常流動性資金,助力其保障服務質量和運營穩定。
有專家指出,養老再貸款能夠以低成本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撬動數倍社會資本投入養老產業,形成“金融支持—供給優化—消費擴容”的傳導鏈。
專家建議多維舉措加強風控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能精準支持服務消費、養老等領域,有效提振消費市場活力,但相關領域的風險管控仍需重視。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工具的推出,是我國金融支持結構性擴內需的又一項政策創新。相較于通過傳統手段拉動內需的做法,該項工具在機制設計和導向層面呈現諸多創新點。一是通過央行再貸款工具撬動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實現資金“直達實體”。再貸款本質上是一種低成本的政策性融資支持方式,能夠以較低利率向商業銀行提供中長期流動性,從而引導銀行向服務消費、養老等特定領域精準發力,體現出“定向+結構”雙重調控效能。二是聚焦特定領域消費支持,服務消費結構轉型。此次再貸款重點支持的服務消費領域,普遍具有就業帶動強、覆蓋人群廣等特點,既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也能有效彌補當前耐用消費和房地產類消費增速放緩帶來的內需缺口。
“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在消費方面服務消費比重將增加,特別是人口老齡化水平提高,老年人對服務消費需求較高,更需要加大服務消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結合是我國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專門針對服務消費和養老領域提出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并且對服務要求的銀行貸款給予100%“報銷”的方式,更有助于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
不過,杜陽也指出,在政策鼓勵下,商業銀行正加大對服務消費與養老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這兩個領域存在盈利模式不成熟、風險分散且難以量化等問題。若支持不當,易產生信用風險。因此,銀行在落實政策導向的同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風險管控:一是完善行業專項授信制度與差異化審慎管理機制。銀行應針對養老、托育、家政等具有公益屬性與政策引導特征的產業,建立獨立的審查標準與信貸模型,既要關注傳統的財務數據,也要將運營能力、政策保障、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等非財務指標納入評估體系,實現更具前瞻性的風險識別。二是加強與政府及產業平臺的協同共建,降低單體項目風險。部分地區已經探索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產業的“銀政企”合作機制,有助于增強項目信用,形成風險共擔機制,分散單一銀行的信貸風險。三是注重場景化產品設計與數字化風控手段結合。針對服務消費需求季節性強、波動性大的特點,銀行可開發分期消費貸、服務預付金融工具等,提升資金周轉效率。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對消費行為、項目運行狀況的動態監測模型,有助于及早識別風險信號,提升貸后管理質量。
婁飛鵬也提醒,服務消費、養老產業都包含較多的細分行業,也有較多的經營主體。面對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銀行機構需要選擇好細分行業,并且選擇細分行業的優質經營主體,按照市場化原則,采用人工加科技的方式,有效管理風險。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