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大數據做指導 膠州淘寶村開辟電商助農新模式

2018-09-20 09:56:18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大數據做指導 膠州淘寶村開辟電商助農新模式

\
農戶展示收獲的農作物,五谷雜糧通過電商賣出好價格。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今年對于膠州市部分農戶來說,農產品不僅已經有了銷路,售價還能比往年翻好幾番,而這一切得益于電商的助力。位于膠州淘寶村的青島鴻海云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去年就開始關注通過網絡平臺讓農民增收的問題,希望通過電商助力扶貧和鄉村振興,今年他們跟當地政府合作,幫著農戶想辦法網上銷售農產品,還通過電商大數據告訴農戶有啥緊俏農產品,引進種植,大大提高當地農戶、商戶收入,走出了一條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豐收不愁賣,價格還翻倍

膠州膠北鎮的徐方昌家今年種了10多畝大豆、近3畝花生,眼瞅著豆莢一天天飽滿起來,花生也到了成熟的時候,豐收的景象就在眼前,徐方昌一家樂開了花。徐方昌給記者算了筆賬:大豆一畝地能產三四百斤,花生一畝地能達到600多斤產量,這樣算下來,今年他們家就要收獲三四千斤的大豆和近兩千斤花生。但是他一點也不愁賣,因為他們已經跟膠州淘寶村的青島鴻海云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這些農產品該公司全部收購,并且比市場價格還要高出好多。徐方昌說,去年他們家也是通過這種模式嘗到了甜頭,“比往年多收入四五萬元”。

不光是徐方昌一家,也不止大豆這一種作物。鴻海云蛛的負責人徐州告訴記者,就拿膠西的玉米來說,以前一斤玉米也就賣五六毛錢,可拿到網上能從幾毛錢賣到兩三塊錢,農民手里的錢一下子翻了好幾番。“我們的特產館目前已經收購了十幾萬斤玉米,讓一二百家農戶增收了好幾十萬元。”徐州介紹,他們這一舉措,讓膠州當地50多個農業合作社的農民受益,農民增收200多萬元。

鴻海云蛛如何實現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的呢?在該公司的倉庫里,記者得到了答案。徐州給記者展示了他們目前主推的產品,是一種分30天包裝的五谷雜糧包,消費者從網上購買后,只需要打開在鍋里煮一二十分鐘就可以享用美味營養的雜糧粥了,一家四口的早餐一包就足夠。“我們想幫農民把農產品賣上價去。最終決定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其進行適當的深度加工,讓消費者能夠迅速接受這個產品。”徐州介紹,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大數據收集系統。根據大數據分析,顯示雜糧在30歲的白領群體里銷量不錯,就考慮如何方便消費者食用,并且更合理地進行營養搭配。“這樣一天三五塊錢,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網上特產館,助農有高招

而徐州所說的特產館,是他們公司跟當地政府合作,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合作的膠州特產館,此外還有扶貧館,專門幫助一些貧困家庭的農戶銷售農產品。據了解,膠州特產館、扶貧館是今年年中正式開始建立并推廣的,兩個館主要經營膠州的當地特色農副,以及一些產品的初加工或預包裝產品,包括當地的蔬菜、米面糧油、生鮮水產等,現在特產館入住商家有60多家,預計將達到100家左右。

這兩個館銷售的寶貝,膠州大白菜自不必說,此外還有柳溝的小米、付家村的桃子、匡家嶺的地瓜等。據了解,有些農產品的產量很大卻找不到出路,比如不久前有四五個果園的一千多畝優質蘋果銷售不出去,鴻海云蛛就幫忙通過線上推廣等活動,將所有蘋果銷售一空。

據了解,目前膠州10多個街道都跟膠州特產館有合作。“政府推薦一批他們想推廣的企業,我們就會根據大數據,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項目,或者去特產館選擇一批適合他們的產品,再或者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幫他們搭建新的商鋪并一步步幫其理順經營。”徐州介紹,他們統一對商家進行了電子商務培訓,根據他們的經營地理位置、產品等確定推廣方案,確定什么時間點做什么比較容易,“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多的收益,就是電商平臺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大數據指導,農產品售罄

采訪中,徐州反復提到電商大數據,這一“利器”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現階段,很多農民往往面臨有好的產品找不到合適銷售渠道的問題;而市場上新興的產品又有很多人想買卻找不到地方買。”這樣的一個信息錯位,給電商大數據帶來了廣闊的用武之地。鴻海云蛛將這些信息收集整理,通過大數據篩選,結合當地的氣候等,選擇合適的品種推薦給合作社、農戶種植。

比如軟棗獼猴桃就是成功案例之一。軟棗獼猴桃長得像冬棗,但卻是獼猴桃味,在網上十分緊俏。通過大數據篩選出這個品種后,徐州他們建議膠萊當地農戶種植。今年是種植的第一年,目前已開始銷售,情況很不錯。此外,還有貝貝南瓜,這種拳頭大小的南瓜有栗子香,蒸熟后十分軟糯,很多家長買來給孩子吃。去年鴻海云蛛推薦給農戶試種成功,今年該農戶的20畝貝貝南瓜豐收,幾萬斤產品已銷售一空。

徐州介紹,“一般我們第一年采用試種的模式,第二年會根據銷量來推演出種植量,不會出現一個產品緊俏了一窩蜂都上,最終導致量大價格暴跌的現象。”而通過他們的網上平臺銷售,農戶只負責收獲以后打好包,貼好單子,快遞公司上門拉貨即可。這種新型的電商助農種植模式讓雙方都嘗到了甜頭。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