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甩開日韓“鰈”從青島游出
黃海水產研究所“圓斑星鰈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項目近日通過了現場驗收。圓斑星鰈是我國傳統的名貴魚類,俗稱“花片”“花斑寶”,與半滑舌鰨合稱“春花秋鰨”,因過度捕撈等原因自然海域中圓斑星鰈已少見,野生親魚數量減少。此次驗收標志著圓斑星鰈苗種繁育進入工廠化規模生產階段。
前言
青島突破兩大高端養殖技術
作為中國知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島海水養殖研究一直在全國遙遙領先。在大菱鲆養殖技術之后,近年來經過全力攻關,在高端海洋資源人工養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本報記者近日獨家采訪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青島在圓斑星鰈和條斑紫菜養殖推廣領域取得成功,高端海產品將再次奏響青島最強音。
圓斑星鰈市場售價高達280元/公斤,作為生魚片比三文魚還珍貴,日韓等國對其養殖技術夢寐以求,黃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青島實現了重大突破,養殖成活率超過了九成,已進入產業化階段。條斑紫菜是制作壽司和海苔等高端食品的原材料,日本和韓國是世界最大生產地,中國長江以北一直無法規模化養殖,青島的試點成功,將讓條斑紫菜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
青島在高端海水養殖領域的兩大突破同步而至,再次展現了青島作為海洋科技城的雄厚實力和研發活力。隨著一批技術攻關的進步,以及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緊密合作,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海珍品將從青島走向全國乃至全球的餐桌。
兩大高端養殖技術
圓斑星鰈
養殖成活率超九成
此次驗收由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驗收專家組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有關單位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工作匯報,查閱了相關資料,并對圓斑星鰈養殖規格、數量和密度進行了現場確認。項目組建設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2套,養殖池18個。2015年10月購買平均體長6.1厘米、平均體重5.2克的圓斑星鰈苗種5.04萬尾,采用自主研發的技術開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現場確認養殖數量為4.59萬尾,養殖成活率為91.1%。體重范圍為215-1060克,平均體重502.1克;體長范圍為23-42厘米,平均體長32.5厘米。
養殖實踐證明,圓斑星鰈具有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活率高,適應于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推廣養殖前景廣闊。記者采訪獲悉,2015年10月,圓斑星鰈工廠化苗種繁育技術通過現場驗收,標志圓斑星鰈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取得突破,而此次驗收標志著該品種進入工廠化規模生產階段。通過項目實施,養殖的商品魚已陸續供應市場,養殖圓斑星鰈將走上百姓餐桌。
水產養殖增加新品種
目前我國北方近海魚類養殖種類主要是大菱鲆和牙鲆,品種較單一,工廠生產及市場拓展都面臨瓶頸,亟待新品種的開發。圓斑星鰈個體較大、生長速度快,且適應性、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適合開展工廠化和網箱養殖。 “圓斑星鰈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通過驗收將豐富我國海水養殖品種的多樣性,并有望成為新的主要養殖品種之一。
圓斑星鰈屬鰈形目鰈科星鰈屬。俗名花斑寶、花片,主要分布于我國黃海、渤海、東海以及日本、朝鮮等海域,產量不多,為一種冷溫型大型底棲魚類。黃海水產研究所從2005年收集日本的圓斑星鰈開始進行親魚培育、催熟、催產、人工授精、完成苗種繁育技術研究。直到2012年,黃海水產研究所與山東科合海洋高技術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突破育苗技術,成功育出10厘米以上的大規格苗種超過5萬尾。目前,黃海水產研究所掌握了圓斑星鰈親魚的促熟方法、促熟時間、成熟卵采集時機,建立了人工授精和培苗技術工藝,實現了規模化繁育生產。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偉
新聞延伸
擬加工成生魚片搶占日韓高端市場
目前,自然海域捕獲的圓斑星鰈魚銷售價格為280元/公斤,預計養殖商品魚市場價格在160元/公斤-200元/公斤。圓斑星鰈養殖技術的突破不僅將促進海水養殖品種的升級換代,同時也將為產業和企業帶來高值的經濟效益。
作為北方傳統名貴珍稀魚種,圓斑星鰈的產業化將為國內海水養殖業開辟一條新出路。除了內銷之外,出口也是圓斑星鰈在產業化過程中的一個突破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鱸魚、黑頭等,這些魚都不適合做生魚片。我們打算聯合企業將圓斑星鰈加工成生魚片,銷往日韓市場。 ”黃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日韓都想突破圓斑星鰈的人工繁育技術,所以他們對圓斑星鰈的市場需求很旺盛。目前來看,圓斑星鰈加工成生魚片后的價格要高出三文魚的市場價,在市場推廣的起步初期,我們想以高端消費打開市場缺口。 ”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