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汽車小鎮”發力!已引進汽車類重點項目119個
青島汽車產業“基因”的植入,令即墨龍泉街道迎來了一個鳳凰涅槃的時刻。按照即墨特色小鎮建設總體思路,這里開始醞釀布局“汽車小鎮”。
怎樣以汽車產業鏈為引領,統籌一個區域的發展?
“我們為小鎮規劃了三顆‘心’:田園心、產業心、生態心。”龍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姜成峰介紹,“三心”模式基于一個理念——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三產業與一產之間統籌協調發展。同時,探索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跨界融合,優化各類要素,集聚新的發展動能。
為此,街道聘請同濟大學設計院精心規劃,確立了打造“汽車科創之源,創業創新田園”的發展理念,統籌布局研發辦公、綜合配套、教育培訓、文化旅游等功能體系,聚力打造6平方公里的汽車產業特色小鎮。
小鎮的構建路徑已然十分清晰:圍繞“田園心”,打造“柳林田園綜合體”;圍繞“產業心”,持續推進石墨烯研發基地和正大智能工廠項目建設;圍繞“生態心”,開展汽車公園二期建設,推進龍泉河、大寨河整治工程。同時,全力服務保障龍泉安置區、青島大學即墨附屬學校、一汽-大眾單身公寓、職教園區、汽車城醫院等項目,綜合完善汽車小鎮功能體系。
既然是“汽車小鎮”,汽車產業自然是其中的最亮色。
在龍泉街道辦事處的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總裝車間作業。 邢志峰 攝
三年前,隨著一汽-大眾(青島)華東生產基地落戶于龍泉街道的青島汽車產業新城,這片區域內便擁有了一汽解放、一汽-大眾和捷能汽輪機三大龍頭項目。
走進已投產的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一輛輛嶄新的輕卡J6F整齊排列在廠院中。“這是一汽‘新解放’的標桿產品,也是中國新型卡車高端智能制造的引領者。”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11月投產的工廠占地1600畝,主導產品為解放牌輕、中、重型全系列產品,及專用車和改裝車產品。入駐即墨之初,一汽解放就把這里定位為解放卡車的全國兩大生產基地之一。“新解放”投產以來一直業績喜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達134.26億元,同比增長達108%。在現有產品系列平臺基礎上,企業還開發了天然氣卡車、純電動卡車,產品出口十多個國家。
在204國道西側的一汽-大眾(青島)華東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主機廠涂裝、沖壓、焊裝、總裝四大車間已實現主體完工并進入試產。在占地7.7萬平方米的焊裝車間,859臺機器人正在調試。
“這是國內最先進的焊裝生產線,也是一汽-大眾自動化率最高的車間。”基地綜合管理科工作人員李濤介紹,以往這種規模的車間需用工2000多人,現在只需800人。據李濤介紹,這里是一汽-大眾在全國布局的第五個基地,也是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個基地。基地主要建設主機廠、零部件區、整車物流區、零部件物流區四大園區。不久前這里已實現了首車下線,產品是一款基于MGB平臺的全新的A級車,明年3月投產后將形成日產1200輛家用轎車的產能。僅一汽-大眾華東基地這一個項目,就將形成1000億元的產能。
落子于龍泉的這個“千億集群”,為區域經濟發展構筑了一部強大的引擎。截至目前,以龍泉為核心區的汽車產業新城已引進汽車類重點項目119個,涉及總投資490億元。
作為青島藍谷、即墨經濟開發區、汽車產業新城等區位融合發展的連接點,龍泉正在加快完善區域教育、醫療、休閑等功能配套。
在緊鄰一汽-華東生產基地的一片開闊地上,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紅色建筑醒目美觀。“這是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的單身公寓、一汽解放的人才公寓、青大附屬學校……”姜成峰介紹,街道正緊鑼密鼓地實施龍泉安置區、青大附屬學校、一汽-大眾單身公寓建設,3個拆遷村莊順利回遷,同時繼續推進龍泉河整治,推動汽車公園二期建設。
“汽車小鎮”的生態底色非常濃厚。走出一汽的人才公寓集聚區的東門,隔著一條秀水二路就是柳林村。漫步柳林街,走上柳林橋,眼前是如畫的村落、田野。在這里,人們看到了二三產業的和諧共存,也領略到了產業融合發展的美妙圖景。
以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為軸心,在建起汽車城科技園區的基礎上,一個以“田園綜合體”為主打的產業發展圖景已徐徐展開。(記者 錢 卓 通訊員 徐 偉 李 倩)
[編輯:三人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