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自拍 校园 亚洲 欧美 另类,亚洲一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又污又黄在线观看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蹭熱點玩花式套路 “共享經濟”就是這么被玩壞的

2017-10-02 09:55:10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共享經濟”就是這么被玩壞的

如果要數一數那些被玩壞的好概念,這段時間能排上頭名的肯定是“共享經濟”。從一開始優步 (Uber)、愛彼迎 (Airbnb) 等平臺高舉共享大旗,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美麗新世界;到如今,這些平臺擴張時無不遭遇的運營尷尬,再加上國內風起云涌直至爛大街的花式“共享”———突然之間我們就這么被“偽共享”包圍 了。想要運動,籃球場旁邊就有共享籃球;下雨了,路邊放著共享雨傘;想唱歌,就有共享單人KTV;連女生生理期都能用上共享衛生巾……讓人不禁感嘆:好好一個“共享經濟”,就這樣轉眼之間被玩壞了。

“蹭熱點”博眼球型

有一陣“朦朧美”很流行,以下這些所謂的“共享經濟”就有其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你要說它是“真共享”吧,實在是透著分時租賃的味兒;你要說它是“偽共享”吧,又似乎有模模糊糊的商業模式。只能說大概我們身邊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出來共享一下吧。

共享雨傘

就在最近,一些打著“共享雨傘”旗號的租借設備陸續出現在滬上地鐵站點、沿街商戶門口等地方,吸引到了不少眼球。碰上雷雨天、又忘記帶傘的,只要在手機上下載相關的應用軟件后,完成注冊并交納二三十元押金,就可以掃碼借傘了。

在地鐵二號線的車站,一排綠色架子與黑色大傘的組合已經布下了數個租借點。目前,押金定為39元,租借暫時免費,使用完畢后,直接將雨傘傘柄扣入任意一臺傘樁中即可,整個過程不會超過3秒。這家“共享雨傘”企業的還傘界面還提供了“我想買傘”選項,可以用押金買斷當前的傘并免除本次借傘費用。有意思的是,考慮到雨傘在使用過后過于潮濕的屬性,租借設備利用箱體將每一把雨傘都遮蓋起來,即便雨水滴落也只能流入設備內部。

據媒體報道,該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內在上海投放超過100萬把共享雨傘,屆時將在上海地鐵鋪設超過3000臺雨傘租借設備,覆蓋16條地鐵線路的370多個站點和2500余個出入口。

與此同時,一些商家門口也出現了另一種標著“便民”兩字的“共享雨傘”,采取免押金的形式,但使用費是每天0.09元,而且首次需充值9.9元方可使用,使用費在一年之內封頂29元。一旦用戶有借傘記錄且尚未歸還,必須支付29元押金,才能再次借傘;而如果現場還傘不方便,還能在手機上支付一定的“送傘服務費”,呼叫取傘員上門取傘。

共享書店

7月中旬,合肥一家“共享書店”在網上曝光,消費者需要下載相應App,注冊并交納99元押金,隨后掃碼借書。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掃一掃自己中意圖書的條形碼,每次最多可以借閱兩本總價不高于150元的書,店內全品類書籍不受限制。借閱10天內免費閱讀,只要及時歸還,借書不限次數,而讀者繳納的押金則隨時可退。

對于這家新面世的“共享書店”,網友紛紛質疑,這和去圖書館憑借書證交押金借書,沒有什么實質性區別。還有網友做出了麻辣點評:“如果一家模仿圖書館的書店可以稱之為‘共享書店’,用戶所看的書籍叫做‘共享圖書’,那我們去的網吧是不是該叫做‘共享網絡’;我們去的飯店叫做‘共享餐廳’;去的溫泉叫做‘共享溫泉浴’呢?”

曇花一現型

眼見著大家都在削尖腦袋往“共享經濟”里鉆,一些人又開始異想天開,拋出了看似奇特的共享點子,可“骨感”的現實總會講述同一個道理:違反現有的法律法規,這些“共享”注定的命運就是曇花一現。

共享遛娃小車

繼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之后,又一種別出心裁的“小車”跑來湊熱鬧。這不,就在上個月,世紀公園周邊出現了不少黃色的共享遛娃小車。只見每輛車身上都貼有二維碼,后輪則裝有四位的密碼鎖。想要使用的市民得先在手機上注冊并實名認證。押金為99元,繳納后使用費為半小時1元;也可選擇不交押金,但使用費就要提升為半小時2元。

通過這款共享遛娃車的應用軟件可以查詢到,其運營方是一家今年5月才成立的滬上創業企業。首批500輛左右的小車在世紀公園周邊投放,主要集中在小區、公園、商場、菜場等的門口和地鐵口,很快就吸引到上百人注冊。

不過,這些顏色鮮艷的遛娃小車引發的爭議可不小。贊成的人覺得,原本帶娃出門要推車很麻煩,尤其是上下樓梯非常吃力,現在可以到小區門口用手機解鎖一輛,用完再把推車還回來,比過去省力多了。反對的人則認為,還是用自己家的小車更放心,畢竟安全、衛生等方面都有保障。

最終,停放遛娃小車點所在的街道行動迅速,一天之內就把小車全部清理收走。街道方面表示,這些小車占用了人行道,影響市民出行。

共享睡眠艙

外型科幻如“太空艙”,睡上半小時僅需6元。7月,紅火了一陣的“共享睡眠艙”出現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但立馬就被緊急叫停。

在上海的一家創業園區里,記者曾看到過被稱為“午休神器”的“共享睡眠艙”。白色的外型科技感十足,造型很像“太空艙”,每組分上下兩個床位。打開推拉式艙門后,僅3平方米的艙內有照明、充電、風扇等設施,右側擺放著免費領用的床品包,內含太空毯、一次性床單、一次性枕巾和濕紙巾等寢具和生活用品。艙室外側還擺放著兩個垃圾桶,提示用戶將用完的太空毯和一次性用品分別扔進對應的桶內。

使用時,用戶只需用微信掃描二維碼,輸入手機號碼驗證注冊,點擊“打開艙門”即可使用。費用方面,睡眠艙的價格分為兩檔,一是高峰期11點至14點每3分鐘1元;其余時間每5分鐘1元,每日58元封頂。使用完后掃碼完成支付。

然而,“共享睡眠艙”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無論是消防、衛生等問題都令人生疑。經過消防人員的現場檢查,發現床鋪內部的插座直接依附在可燃的板材上,明顯不符合賓旅館業的消防標準,而且住宿區域還有易燃材料。既無法獲得消防許可,也沒有賓旅館特種行業經營許可,“共享睡眠艙”最終被全部拆除。

花式套路型

如今,打著“共享經濟”招牌行使促銷手段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只是以圈錢或廣告為目的,甚至隨意占用公眾資源,影響市容市貌。

共享馬扎

馬扎也來湊“共享經濟”的熱鬧,只能感嘆商家的套路實在是太多。

8月13日,“共享馬扎”現身北京街頭,推廣該馬扎的公司在公號上發布了“共享馬扎產品使用說明書”。文中稱,調查顯示北京人均公共座位只有0.05座,源于共享的堅持,推出了“共享馬扎”的服務。在談到“共享馬扎”的時候,網友開啟了“這個不掃描二維碼也能坐啊”,“沒掃描二維碼坐上去會夾屁股嗎”等吐槽模式。有專家指出,“共享馬扎”根本算不上“共享經濟”,而是一個載體,實現推廣和廣告的目的。

共享紙巾

在廣州街頭,最近出現了不少一米來高的共享紙巾機,主要投放在餐飲店、醫院、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場所。機器的樣子要比自動售貨機要薄一些,上面有一個二維碼,透過窗口可以看到里面擺放著一包包的紙巾。掃描二維碼關注了共享紙巾公眾號后,就馬上吐出了紙巾,與自動售貨機類似。此時公眾號會提示,當日額度已經用完。與很多共享應用不一樣的是,這款共享產品并不需要下載專門的軟件,非常便捷。另外,如果用完額度還想領取,只需花0.5元即可購買。

這種所謂的“共享”并非真共享,“就是街頭掃碼關注微信送紙巾的升級版”。有網友吐槽道。其實,共享紙巾開發者不靠紙巾賺錢,而是希望引來人流再通過微信公眾號“吸粉”、液晶廣告屏、餐廳預訂等方式盈利,未來還可搭配銷售礦泉水等產品,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共享衛生巾

估計是“共享”兩字現在自帶流量,國內某品牌的衛生巾為了博取眼球,甚至還推出了“姨媽巾共享計劃”,號稱未來兩年將在全國各大高鐵站、地鐵站、商業街區等人流密集處,投放“衛生巾自動領取機”,消費者下載軟件即可免費獲得1片衛生巾。當然,天下并沒有免費的午餐。廠家放出第1片免費領取的“魚餌”,就是希望“愿者上鉤”,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手機軟件上購買。

共享干衣

7月初,某知名電商在南京市的多家門店推出“共享干衣”的活動,也即利用門店展示專區的烘干機,給顧客提供免費烘干服務。8月中旬,其官方微博更是宣稱,將把“共享干衣”服務擴展到廣州、深圳、南寧、成都和昆明等國內多個城市。

這家電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推出“共享干衣”的服務,是根據南京等幾個城市天氣多雨的特點來決定的,當地的民眾本身都有烘干衣服的需求。而展示區的烘衣機放在那里也是閑置,不如發揮它的功能,拿出來提供給大家使用。

不難發現,商家其實是希望吸引點客流量,讓消費者到現場體驗一下產品。但從實際的情況看,體驗“共享干衣”的消費者數量非常有限。因為不僅需要拎著已經洗完并甩干的衣服過來,烘干也需要等很長時間。此外,對于這種共用烘衣設備,還會有衛生方面的擔憂。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